導讀:近十年來,中國液化天然氣(LNG)產業迅速成長和發展,全面“開花”,成績;但另一方面,在現有及在建的中小型天然氣液化工程項目中,關鍵裝備國產化不足,而要發展大型天然氣液化工程項目,同樣受關鍵工藝技術裝備的制約。這就是當前中國LNG工業的發展現狀。11月9日,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和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在上海聯合組織召開了LNG接收站關鍵設備國產化啟動會暨LNG接收站國產化設備聯合研發協議簽約儀式。
11月9日,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和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在上海聯合組織召開了LNG接收站關鍵設備國產化啟動會暨LNG接收站國產化設備聯合研發協議簽約儀式,出席會議的有國家能源局科技裝備司黃鸝副司長、原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隋永濱總工程師、中石油集團科技管理部方朝亮總經理、中石油天然氣與管道分公司副總工程師吳忠良副總經理、中石油新建液化天然氣項目部王莉副總經理、中國寰球工程公司宋少光副總經理等領導和來自設備生產研發單位的領導及代表共計60余人。上海工業自動化儀表研究院徐洪海院長、范鎧副院長兼總工程師等參加了會議。
會議由黃鸝副司長主持,會上徐洪海院長作了“LNG接收站控制系統和關鍵儀表國產化實施方案”的專題匯報,并就儀控系統及集成技術和關鍵儀表研發與中石油新建液化天然氣項目部簽署了框架合作協議。
近半個世紀以來,主要的天然氣液化技術均掌握在ConocoPhilips、Shell、AP、Linde、BV等公司手中。而國外公司在天然氣液化關鍵裝備市場,如板翅式或饒管式冷箱、驅動機、燃氣透平、壓縮機等,長期處于壟斷。據中國寰球工程公司戰略發展部主任、中國石油天然氣液化關鍵技術研究重大科技專項項目長李玉龍介紹,“在壓縮機方面,1990年之前,Clark公司是壓縮機主要供應商;近20年,GE/NP公司主導了壓縮機市場,目前占到市場的54%;Elliott和MHIClark兩家則分別占到20%、18%。”
近年來,液化裝置規模不斷擴大,單線生產能力不斷提高。隨著這種趨勢,關鍵設備的大負荷和驅動器的大能力,逐漸成為進一步提高產能的瓶頸。關鍵設備向大型化發展,但受到運輸以及制造業能力的限制。
本次會議的召開,標志著LNG接收站關鍵設備尤其是控制系統和關鍵儀表國產化工作正式啟動。上海工業自動化儀表研究院與中石油新建液化天然氣項目部“LNG接收站儀控系統與集成和關鍵儀表聯合研發協議”的簽訂,標志著上海工業自動化儀表研究院在國家能源局和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的領導下,正式承擔LNG接收站關鍵設備國產化工作。
上海工業自動化儀表研究院(簡稱 SIPAI),創建于1956年,原屬國家機械工業部。1999年改制為企業后歸屬于上海市經委;2004年起由上海市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管理,是國有全資企業。SIPAI是專業從事工業自動化儀表產品與生產過程自控系統研究、開發、生產、應用的綜合性科研院院;是全國機械儀表行業的行業技術歸口研究院,是為廣大工業用戶提供專業化技術服務的高科技企業。
上海工業自動化儀表研究院 現有在冊員工330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250余人,占77%;教授級工程師11人,工程師40人,工程師59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6人;具有、國內認可的專業資質人員5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