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科學發展觀,落實《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充分調動社會資源,引導市場主體行為,指導產業關鍵共性技術發展方向,促進產業技術進步,實現工業和通信業的轉型升級和結構優化,工業和信息化部組織編制了《產業關鍵共性技術發展指南(2011年)》,并于2011年7月1日以工信部工信科【2011】320號文發出通知。要求各有關單位積極組織做好產業關鍵共性技術的研究開發工作。
與儀器儀表行業有關的多項儀控技術進入《指南》。
二、原材料工業
(三)石油化工
3.子午線輪胎數字化在線檢測系列裝備技術
主要技術內容:
輪胎動平衡/不圓度試驗機、輪胎均勻性試驗機、輪胎x光檢測機和輪胎激光散斑檢驗機等子午線輪胎數字化在線檢測系列裝備的研發。
三、裝備制造業
(二)智能制造裝備
1.新型傳感器共性關鍵技術
主要技術內容:
采用新原理、新效應的傳感技術;傳感器微型化/芯片化技術;傳感器陣列和多傳感參數復合的集成技術;傳感器數字化和智能化技術;傳感器的強環境適應性技術;無線傳感器網絡技術;傳感器數字通信總線技術;傳感器的應用技術。
2.工業控制系統硬件平臺設計技術
主要技術內容:
DCS、FCS、PLC等自動化控制裝備體系結構優化技術;不同結構的模塊化硬件設計技術;高可靠性、高穩定性、高環境適應性技術;創建單元電路硬件庫。
3.工業控制系統軟件平臺設計技術
主要技術內容:
系統軟件總體設計技術;微內核操作系統和開放式系統軟件技術;組態語言和人機界面技術;統一數據格式、統一編程環境的工程軟件平臺技術;實時數據庫和關系數據庫技術;應用軟件的工程化標準化技術;系統集成技術以及集成支撐技術;高可靠軟件編制流程研究。
4.工業控制系統可靠性技術
主要技術內容:
可靠性綜合分析設計技術;自動化控制裝備可靠性建模技術;多環境因子檢測技術;可靠性加速試驗方法研究;故障診斷、壽命預測和評估技術;預測故障發生位置、時間、程度及故障修復技術;
5.工業控制系統功能安全技術
主要技術內容:
智能裝備硬件、軟件的功能安全分析、設計、驗證方法與技術;建立功能安全驗證測試平臺;自動化系統整體功能安全評估技術;自動化控制系統的核安全性和功能安全驗證技術。
6.高可靠安全計算機系統設計技術
主要技術內容:
三重冗余的硬件技術和軟件技術;控制系統元件的故障識別、故障自動排除及自修復技術。
7.先進控制與優化技術
主要技術內容:
工業過程多層次性能評估技術;基于海量數據的統計學習建模技術;大規模高性能多目標優化技術;高階導數連續運動規劃、多軸連續插補、電子齒輪與電子凸輪等精密運動控制技術。
8.系統協同技術
主要技術內容:
大型制造工程項目復雜自動化系統整體方案設計技術以及安裝調試技術;統一操作界面和工程工具的設計技術;統一事件序列和報警處理技術;一體化資產管理技術。
9.故障診斷與健康維護技術
主要技術內容:
裝備在線或遠程狀態監測與故障診斷技術;裝備自愈合調控與損傷智能識別技術;裝備健康維護技術;重大裝備的壽命測試和剩余壽命預測及壽命評估技術。
10.高可靠實時通信網絡技術
主要技術內容:
嵌入式互聯網技術;高可靠無線通信網絡構建技術;工業通信網絡信息安全(security)技術;異構通信網絡間信息無縫交換技術;工業通信協議認證技術;工業通信協議轉化為標準;工業通信網絡安裝調試與維護技術。
12.材料力學性能試驗技術
主要技術內容:
特種環境下(超高溫、超低溫、耐輻射、耐腐蝕、超高壓等)的變形測量技術;非接觸式、全自動式變形測量技術;動靜態力學性能試驗的控制技術、應用軟件技術;大型結構、超大載荷、全自動等特種試驗機的設計與制造技術;多通道協調加載試驗系統的全數字化控制技術;多維運行軌跡解耦技術;各種環境與工況的模擬仿真技術。
13.分析檢測技術
主要技術內容:
質譜分析檢測技術;光譜分析檢測技術;能譜分析檢測技術。
四、消費品工業
(一)紡織
6.印染在線檢測控制技術
主要技術內容:
生產過程的關鍵工藝參數在線檢測和自動控制技術;水、汽和能源消耗自動控制技術;染化料助劑自動配送技術。
五、電子制造業
(六)物聯網技術
1.物聯網感知技術
主要技術內容:
傳感器技術、射頻識別(RFID)技術。
八、信息化和生產性服務業
8.面向精密制造業的自動測量技術
主要技術內容:
精密測量和檢測軟件技術;測量儀器專用的電控系統技術;高精度的三維移動檢測平臺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