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表網 行業聚焦點】近日,遼寧省海洋環境監測總站的技術人員40多公里外的東港市二道溝入海排污口鄰近海域進行海水采樣監測。這是今年遼寧省政府開展的第三次海洋環境實施績效考評現場監測,從丹東拉開帷幕。
近年來,保護近岸海域環境也日益引起多方關注。作為北方海洋大省,遼寧省海域(大陸架)面積達15萬平方公里,其中近海面積達6.8萬平方公里,遼寧省內主要入海河流多達19條,一些河流的發源地始于省外,大量的工業污染源、生活污染源、農業污染源和陸上養殖污染源均經河流進入大海。
為深入“體檢”、把脈海洋環境,遼寧省海洋環境監測力度不斷加大,監測站位逐年加密,正形成“點面結合”的海洋環境監控局面。截至目前,今年近岸海域趨勢性監測站位已由45個增至86個,近岸海域海水質量監測由一年4次增加到6次,監測范圍涉及潮間帶、入海河口、入海排污口、海水增養殖區、重點海水浴場、濱海旅游度假區以及海洋保護區等多個區域,其中入海排污口布設監測站位多達56個,監測內容也由以前的石油類、硫化物等不足10項增至22項。自2011年起,入海排污口鄰近海域水質達標狀況已成遼寧省政府對沿海市政府海洋環境績效考評指標。同時,針對陸源污染,近年來大遼河、大小凌河、雙臺子河及鴨綠江等8條主要河流入海污染物總量也納入監測范圍,全海洋環境監控范圍正逐步實現管轄海域全覆蓋。
為提升環渤海及其鄰近海域對災害性天氣監測預警的能力,中國氣象局在遼寧省營口蓋州團山鎮布設了海洋岸基自動氣象站。該岸基自動氣象站是中國氣象局在遼寧省布設的兩個海洋自動氣象站之一。營口市氣象局十分重視此項工程建設,按照中國氣象局《關于環渤海一期監測網絡系統建設有關事宜的通知》和遼寧省氣象局的要求,積極進行選址和勘查,制定了詳細的工作方案,明確了工作任務,并在遼寧省氣象局有關部門和單位的大力支持下,順利完成了設備的安裝、調試。目前自動站數據接收和傳輸都穩定可靠。該站緊靠海岸,三面環海,四周視野開闊,空曠,通信、交通條件便利,觀測項目為氣壓、溫度、濕度、風向、風速、能見度和雨量7個要素,十分具有代表性。所選站址和基礎設施建設得到中國氣象局重點工程管理處領導的高度評價。
連市是海洋災害多發區之一,風暴潮、海冰、巨浪、海上船舶碰撞事故、赤潮、海上溢油和違章排污等海洋突發性災害事件頻繁發生。目前,大連市已經建立較為完善的海洋觀測預報體系。于去年底成立的大連海洋預報臺是在大連海洋環境監測中心站基礎上設立的,下一步,大連市將在原有基礎上改造3個海洋環境監測站,增設6個海洋環境監測站,為海洋預警報業務開展提供實時基礎監測資料。
據遼寧省海洋與漁業廳介紹,為守住海洋環境底線,今后3年,遼寧省將增加投入8700萬元用于海洋環境監測監控設施建設,逐步強化省市縣三級監測機構建設,實現監測數據與國家、海區、市、縣的互聯互通,資源共享,監測結果以月報、季報、年公報形式對外發布,為各級政府對海洋保護、開發建設決策以及治理提供可靠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