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江蘇久益電力設備有限公司>>公司動態>>標準為先,物聯網拒絕碎片
NB-IoT國內大規模建設優勢眾多
有統計顯示,大約60%~70%的物聯網連接,是采用低功耗廣域網(LPWAN)技術,LPWAN網絡有著覆蓋范圍廣、功耗低、連接數量多以及價格較低的優勢,總體可分為工作于授權頻譜與未授權頻譜的兩類網絡,前者如NB-IoT、eMTC,后者如LoRa、Sigfox。LoRa、Sigfox在歐洲較早部署,國內主要推行的是NB-IoT網絡。
NB-IoT是3GPP標準化組織定義的專門針對物聯網的通信標準,其標準于2016年6月在釜山3GPP會議上凍結。NB-IoT定位于電信運營商網絡,目前國內的三大運營商均在積極建設NB-IoT網絡,截止到2019年3月,國內三大運營商已建成超過70萬個NB-IoT基站。
NB-IoT網相比其他LPWAN技術,明顯的優勢是功耗低和連接數多,且設備的復雜性較低,可以低成本大規模建設,支持更多的用戶。
賽迪顧問信息通信產業研究中心分析師陳騰向《中國電子報》記者表示,NB-IoT技術有多個優點:在傳輸次數方面,NB-IoT沒有每日的傳輸次數上限,而其他的LPWAN技術每日傳輸次數限制從幾次到十幾次不等。從接入網絡上看,NB-IoT采用了LTE的相關技術,可以與LTE共存部署。在容量方面,NB-IoT單網接入節點容量比LoRa的容量更高。在頻段方面,NB-IoT擁有運營商授權頻段,受到干擾小,這是同類網絡不具備的。NB-IoT在傳輸速度方面具有優勢,上行速率可達150kbps,下行速率可達100kbps,LoRa的速度為0.3-50kbps,Sigfox僅有0.1kbps。
作為主流運營商支持的標準技術,NB-IoT有其*技術。
首先,有標準化的資費和統一的商業模式,更容易形成市場規模。
“任何一個成功的通信標準,都意味著能支持大規模商用,并能給整個生態鏈帶來效益。”上海移遠通信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產品總監孫延明表示,“由于NB-IoT采用了統一的標準,客戶不用考慮自組網或者自建基站帶來的復雜的技術問題,也無需擔心后期網絡的運營和維護等問題,只需要簡單的安裝就能上線使用,使終端客戶能夠專注于產品本身,可以快速將產品推向市場、獲得收益。”
其次,在安全性方面,NB-IoT比Lora、Sigfox更加可靠。中國移動研究院無線所技術經理曹蕾對《中國電子報》記者表示,NB-IoT是基于授權的頻譜,在標準制定時就考慮到了通信加密的算法,并且可以通過運營商管控,在數據傳輸與應用層為客戶提供安*方案,可靠性上要優于Lora、Sigfox等非授權頻譜網絡,這點對一些重要的物聯網應用場景非常關鍵。
后,NB-IoT是一個化的、統一開放的標準。曹蕾說,這一標準在技術研發和產業上更容易獲得合作伙伴的支持。更多的產業鏈伙伴加入有利于擴大市場規模,降低物聯網部署成本,為客戶提供更加豐富的產品選擇。
國內物聯網市場潛力巨大,且有政策與產業鏈的支持。陳騰認為NB-IoT技術在國內落地的有利條件有下幾個方面:在服務方面,我國基礎電信運營商的網絡將全面支持NB-IoT,各垂直行業應用不斷成熟,NB-IoT終端將從中受益;在技術方面,高通、華為海思、聯發科技、紫光展銳、中興微電子等均推出了NB-IoT芯片;在平臺方面,阿里物聯網平臺、QQ物聯網平臺、中移OneNET平臺、華為OceanConnect平臺、小鯨魚物聯網平臺等,為NB-IoT提供了應用空間。
多種LPWAN互補并行建設
NB-IoT網絡大規模布局迅速,LoRa、Sigfox、eMTC等網絡也存在一定的應用場景,可與之互補建設物聯網用LPWAN網絡。
首先,LoRa、Sigfox部署靈活,在一些比較離散的、孤點的工廠,或者是需要自己運營維護的網絡的場景中,采用LoRa、Sigfox的技術做一些局域性的組網,部署較為自由方便。
曹蕾告訴記者,基于非授權頻譜的LoRa、Sigfox未來可能是物聯網在運營商布設的大網絡之外的延伸,它們在蜂窩網外形成離散的小圈,起到輔助網絡的作用。
除此之外,NB-IoT網絡延時較大,數據傳輸的即時性不足,同一時刻傳輸的并發用戶數有限,超出數目限制就需要排隊入網。與NB-IoT相比,eMTC傳輸速率更高,且支持VoLTE與移動傳輸。NB-IoT和eMTC同屬LPWAN標準,兩種技術各有側重。“在具體應用方向上,如果對語音、移動性、速率有較高要求,選擇eMTC技術。如果對成本、功耗、覆蓋等有更高要求,則可選擇NB-IoT。中國根據自己的國情,優先發展了NB-IoT技術。”孫延明向記者說明。
未來在運營商大范圍推廣NB-IoT的同時,LoRa、Sigfox、eMTC等也會因其與NB-IoT網絡的互補性而仍具有廣泛的應用價值。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儀表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