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行業政策】近日,國家能源局印發《加快油氣勘探開發與新能源融合發展行動方案(2023-2025年)》(以下簡稱《行動方案》)。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大力提升油氣勘探開發力度,加強能源產供儲銷體系建設,助力油氣在新型能源體系中發揮更大作用,推動油氣行業增智擴綠,探索形成多能互補、融合發展新模式,按照石油
天然氣行業碳達峰工作及油氣相關規劃要求,銜接《“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及《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 國家能源局關于促進新時代新能源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的通知》(國辦函〔2022〕39號),國家能源局制定該《行動方案》。
《行動方案》分析了我國油氣勘探的發展形勢、總體要求,制定了四項具體舉措以優化發展方式,推動油氣勘探開發與新能源融合高質量躍升發展。
我國經濟長期向好,能源需求持續增長。“十四五”時期,要統籌推進油氣供應安全和綠色發展,在穩油增氣、提升油氣資源供給能力的基礎上,加快行業綠色低碳轉型勢在必行。
要加強油氣勘探開發與新能源融合發展,大力推進新能源和低碳負碳產業發展,加大清潔能源開發利用和生產用能替代,增加油氣商品供應,持續提升油氣凈貢獻率和綜合能源供應保障能力。
特別是我國老油區已逐步進入開發后期,面臨油氣資源接替不足、穩產難度大、生產成本高等難題。需要依托油區及周邊資源,以油氣產業為基礎加強新能源新材料新業務開發利用,推動傳統油氣生產向綜合能源開發利用和新材料制造基地轉型發展,形成油氣上游領域與新能源新產業融合、多能互補的發展新格局,持續推動能源生產供應結構轉型升級。
《行動方案》堅持生態優先、因地制宜、多元融合發展,初期立足于就地就近消納為主,大力推進陸上油氣礦區及周邊地區風電和光伏發電,統籌推進海上風電與油氣勘探開發,加快提升油氣上游新能源開發利用和存儲能力,積極推進綠色
油氣田示范建設。
(一)統籌推進陸上油氣勘探開發與風光發電。充分利用陸上油氣田風能和太陽能資源稟賦較好、建設條件優越、具備持續規模化開發條件的優勢,著力提升新能源就地消納能力。重點推進大慶、長慶、勝利、塔里木、新疆、華北等油田風電和光伏發電集中式開發,支撐油氣勘探開發清潔用能,加快實現燃料油氣的替代,提高油氣采收率,大幅增加油氣商品供應量。在油氣礦區及周邊地區,積極推進油區內風電和光伏發電分布式開發,重點推廣應用低風速風電技術,合理利用荒山丘陵、沿海灘涂等資源,積極推進風電就地就近開發。在新疆、青海、甘肅等油氣和太陽能資源豐富的地區,建設油氣與太陽能同步開發綜合利用示范工程,充分利用太陽能聚光集熱及儲熱技術,實現油氣生產過程的清潔化供熱,助力低碳油氣開發。
(二)統籌推進海上油氣勘探開發與海上風電建設。通過海上風電開發為油氣平臺提供綠色電力,替代分散式燃氣或燃油發電,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降低碳排放,形成海上風電與油氣田區域電力系統互補供電模式。考慮到海上油氣田開發和后續滾動上產涉及航空、運輸、管道建設規劃布局,周邊區域新能源建設優先由油氣開發企業統籌推進實施,逐步實現海上風電與海洋油氣產業融合發展。充分依托岸電保障油氣產業與海上風電融合發展。在不具備岸電的情況下,推進海上風電為平臺孤網直供電,實施綠色電力部分替代;在具備岸電的情況下,以電網作為調峰,推進高比例海上風電為油氣平臺供電,逐步實現綠色電力全部替代;積極有序開發漂浮式風電,為深遠海油氣平臺輸送綠色電力。
(三)加快提升油氣上游新能源存儲消納能力。推動新型儲能在油氣上游規模化應用。發揮儲能調峰調頻、應急備用、容量支撐等多元功能,促進儲能在電源側、油氣勘探開發用戶側多場景應用,有序推動儲能與新能源協同發展。陸上在風光資源富集地區合理布局天然氣調峰電站,提升系統調節能力。海上打造以風電與天然氣發電融合發展為主的綜合能源模式,為海上平臺提供穩定可靠的綠色電力。
(四)積極推進綠色油氣田示范建設。在新能源富集、體制機制創新先行先試的油氣田,建設一批低碳或零碳油氣田建設示范工程。促進油氣勘探開發與新能源技術融合、應用方式和體制機制等創新,進一步降低天然氣自用量,擴大分布式能源接入和應用規模,創新新能源全產業鏈開發利用合作模式,完成低碳油田建設和示范引領,有力支撐油氣行業清潔低碳轉型。
最后,為保障行動方案順利實施,國家能源局將健全體制機制,強化政策支持;提高油氣勘探開發與新能源融合項目備案效率;加大油氣勘探開發與新能源融合發展技術創新攻關力度,重點推進油氣產能建設項目配套的低成本太陽能光熱利用、油氣田儲能(電和熱)技術、分布式微電網和綜合能源智慧管控等領域;大力推廣生態修復類新能源產能配套項目。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