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質(protein)是生命的物質基礎,沒有蛋白質就沒有生命。因此,它是與生命及與各種形式的生命活動緊密在一起的物質。機體中的每一個細胞和所有重要組成部分都有蛋白質參與。蛋白質占人體重量的16%~20%,即一個60kg重的成年人其體內約有蛋白質9.6~12kg。人體內蛋白質的種類很多,性質、功能各異,但都是由20多種氨基酸按不同比例組合而成的,并在體內不斷進行代謝與更新。
蛋白質是由氨基酸以“脫水縮合”的方式組成的多肽鏈經過盤曲折疊形成的具有一定空間結構的物質。
蛋白質是由α—氨基酸按一定順序結合形成一條多肽鏈,再由一條或一條以上的多肽鏈按照其特定方式結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蛋白質就是構成人體組織器官的支架和主要物質,在人體生命活動中,起著重要作用,可以說沒有蛋白質就沒有生命活動的存在。每天的飲食中蛋白質主要存在于瘦肉、蛋類、豆類及魚類中。
定義及概述
蛋白質是一種復雜的有機化合物,舊稱“朊(ruǎn)”。氨基酸是組成蛋白質的基本單位,氨基酸通過脫水縮合連成肽鏈。蛋白質是由一條或多條多肽鏈組成的生物大分子,每一條多肽鏈有二十至數百個氨基酸殘基(-R)不等;各種氨基酸殘基按一定的順序排列。蛋白質的氨基酸序列是由對應基因所編碼。除了遺傳密碼所編碼的20種基本氨基酸,在蛋白質中,某些氨基酸殘基還可以被翻譯后修飾而發生化學結構的變化,從而對蛋白質進行激活或調控。多個蛋白質可以一起,往往是通過結合在一起形成穩定的蛋白質復合物,折疊或螺旋構成一定的空間結構,從而發揮某一特定功能。合成多肽的細胞器是細胞質中糙面型內質網上的核糖體。蛋白質的不同在于其氨基酸的種類,數目,排列順序和肽鏈空間結構的不同。
食入的蛋白質在體內經過消化被水解成氨基酸被吸收后,重新合成人體所需蛋白質,同時新的蛋白質又在不斷代謝與分解,時刻處于動態平衡中。因此,食物蛋白質的質和量、各種氨基酸的比例,關系到人體蛋白質合成的量,尤其是青少年的生長發育、孕產婦的優生優育、老年人的健康長壽,都與膳食中蛋白質的量有著密切的關系。蛋白質又分為*蛋白質和不*蛋白質。富含必需氨基酸,品質優良的蛋白質統稱*蛋白質,如奶、蛋、魚、肉類等屬于*蛋白質,植物中的大豆亦含有*蛋白質。缺乏必需氨基酸或者含量很少的蛋白質稱不*蛋白質,如谷、麥類、玉米所含的蛋白質和動物皮骨中的明膠等
蛋白質組成及特點
蛋白質是由C(碳)、H(氫)、O(氧)、N(氮)組成,一般蛋白質可能還會含有P(磷)、S(硫)、Fe(鐵)、Zn(鋅)、Cu(銅)、B(硼)、Mn(錳)、I(碘)、Mo(鉬)等。
這些元素在蛋白質中的組成百分比約為:碳50% 氫7% 氧23% 氮16% 硫0~3% 其他微量
(1)一切蛋白質都含N元素,且各種蛋白質的含氮量很接近,平均為16%;
(2)蛋白質系數:任何生物樣品中每1g元N的存在,就表示大約有100/16=6.25g蛋白質的存在, 6.25常稱為蛋白質常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