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料之中,又意料之外:自動化展覽會受經濟危機重創嗎?
不知這邊有多少同仁參觀過今年5月在北京舉辦的FA/PA展覽會,及6月初在上海舉辦的IAC展?經濟危機對于自動化行業展覽會的影響的確出乎居士的預期。
今年的IAC展覽會,整個自動化展集中在上海光大會展中心一層,展示面積估計不會超過7000平方米,這其中還包括了數十家媒體展位。今年可能是由于展示面積比較寬松,展覽主辦方也相當慷慨,像中國工控網、中華工控網、中國自動化網都是36平方米的特裝。形成對照的是,對于自動化展一般具有風向標意義的跨國公司今年幾乎集體退席,*“碩果僅存”的西門子也僅以36平方米的展臺守在展館的入口,甚至“不排除是友情贊助的可能”。
其實平心而論,IAC展的主辦方在行業內已經是相對專業,敬業的,遺憾的是,在來勢洶洶的經濟危機前,今年的展示面積同比估計縮水有50%。
北京的FA/PA展覽會據說情況也差不多。6月份上海的紡織機械展,據居士的一位專程來上海參觀的朋友介紹也是大失所望。
居士近期也大概了解了目前國內自動化領域幾家相對強勢媒體的收入情況,大致同比下滑15~25%,這一幅度現在看來還是要遠小于展覽會,后期大致在50%左右。同屬于供應商營銷所依賴,傳統的渠道,很顯然,在大的背景下,展覽所受到的沖擊更為明顯。這或許與展覽所固有的特性/模式相關。在中國自動化市場日趨成熟,格局日趨穩定,供應商客戶網絡日趨完善的環境下,展覽會,尤其是二線展覽會如何來應對?如何來改變傳統觀念中參展投入相對較大?參展觀眾專業性有所下滑?參展專業人士與參展商間的精細化交流欠缺?總之,如何創新,如何更有效的信息傳播,創造商機,是這一群體需要認真考慮的。
就此,居士可以舉網絡媒體與傳統平面媒體的例子。網絡媒體有*的很多優勢,代表了未來的發展趨勢。那平面媒體如何來應對的呢?大致有兩個思路,一般也是并行的。一是突出平面媒體的優勢,例如報道的深度,讀者的忠誠度的慣性,廣告的相對品牌度,文章的可信度等,這樣,至少我可以保住zui核心的一批受眾,當然配合的是免費(控制)發行的手段,這一招說白了,起的是保命的作用,是一粒保命丹。第二就是建立自己的網絡平臺,因為網絡是開發世界,誰都可以運營。這里面有個很大的挑戰,就是左手搏右手的問題,呵呵。所以是需要策略的。居士發現很多平面媒體的網絡平臺zui終失敗的原因是過于強調了與原有平面媒體的關聯,必須更開放的理念才有成功可能。這個第二點做好了,就不是保命了,而是延壽,甚至長生不老了。在我們自動化領域,歐美強勢網絡媒體幾乎全部是平面媒體變身的。
順應上面的思路,展覽會的創新可以借鑒。一是利用你現有的優勢可以延伸你的產品線,你有客戶資源,有用戶資源,對行業有很好的理解,那就能做很多其他的事情來彌補展覽會天然的劣勢。不僅是研討會,理論上介于供應商與用戶間的事情都能做。這點上,一些公司已經開始有動作,但步子不算大。二也是網絡平臺。很巧合,居士這兩天接觸到一種新的網絡展覽形式,采用網絡游戲的引擎,可以互動,很直觀的展示產品,演示,下載白皮書,供應商技術人員講解,觀眾與供應商交流,甚至相互交流,基本上,*可以模擬傳統展覽會的方方面面,又具有網絡的全部優勢,尤其是針對一些新興專題的展覽,或者研討會,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替代或者互補,值得國內的展覽會主辦方來研究與運作。
往往,zui有生命力的創新與革新起源于危機之際,這已被數千年來人類歷史所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