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儀表研發】氧還原反應(ORR)是系列電化學能量
轉換器件(如金屬-空氣電池、燃料電池)中的重要陰極反應。商業上,主要選用鉑(Pt)基材料作為ORR電催化劑驅動反應進行。而Pt金屬儲量稀少、價格高昂,不利于大規模應用。因此,開發性能優異且價格低廉的非貴金屬催化劑變得尤為重要。當前,碳基負載的鐵單原子催化劑(Fe SACs)作為非貴金屬催化劑,被認為是商業Pt基催化劑最有潛力的替代品之一。金屬有機骨架材料(MOFs)因高的比表面積特性,是制備Fe SACs常用前驅體。然而,目前所報道的大部分MOF衍生的催化劑孔道結構多以微孔為主,存在傳質差和大量催化位點在微孔內難以參與反應的問題。為了充分利用活性位點,在催化劑中構筑大量介孔結構有望改善傳質,并提高活性位點利用率。
中國科學院理化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張鐵銳課題組以富含介孔籠(介孔尺寸為2-3 nm)的金屬有機框架材料MIL-101為前驅體,設計合成了具有介孔結構的鐵單原子催化劑(Fe SAC-MIL-101),有效提高活性位點的利用率,實現了高效驅動ORR。相關研究結果以MIL-101-Derived Mesoporous Carbon Supporting Highly Exposed Fe Single-Atom Sites as Efficient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Catalysts為題,發表在Advanced Materials上。研究人員通過球差電鏡觀測到,Fe原子在碳載體上呈現高密度的原子級分布,擴展X射線吸收精細結構(EXAFS)和擬合結果證實,單個鐵原子周圍配位四個氮原子,類似于自然界氧化酶的活性中心卟啉結構。透射電鏡和孔徑分布表明,所制備的鐵單原子催化劑含有豐富的介孔,可以有效促進氧氣與質子快速傳輸到催化活性位點上,提高活性位點的利用率。為了證實介孔結構對活性位點利用率的有利影響,研究人員同時以另一種常用的金屬有機框架材料(ZIF-8)為前驅體,制備了富含微孔的鐵單原子催化劑(Fe SAC-ZIF8-1000)作為對照組。實驗結果表明,在鐵載量接近的情況下,Fe SAC-MIL101-1000在堿性條件下的ORR活性(半波電位高達0.94 V)遠勝于Fe SAC-ZIF8-1000(0.87 V)和商業Pt/C催化劑(0.87 V)。由于該催化劑優異的催化活性和快速的動力學特征,將其應用于鋅空氣電池空氣電極的陰極催化劑時,大幅優化了鋅空氣電池的能量輸出,能量密度可達理論值的91%(984.2 Wh kg-1)。Fe SAC-MIL101-1000在固態鋅空電池中也展示了優異的能量轉化特性,功率密度達50.6 mW cm-2,有望應用于可穿戴器件領域。該研究對于通過調控催化劑孔結構設計高效ORR催化劑具有借鑒意義。
理化所博士后謝小英為論文第一作者,張鐵銳和項目研究員尚露為論文共同通訊作者。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