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研發快訊】在“雙碳”目標引領下,綠色能源技術迎來新突破。西安交通大學科研團隊在海水制氫和儲能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為我國氫能產業和可再生能源發展提供關鍵技術支撐。
水電解技術是制備綠色氫能的關鍵途徑。目前常規的制氫技術大都使用純水作為原料,由于全球淡水資源有限,發展海水制氫技術對氫能產業及海洋資源的利用具有重要意義。
西安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戴正飛:海水的環境是非常復雜的,里面的一些雜質可能導致我們這個催化劑中毒,引發一些副反應。
針對這一問題,西安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戴正飛帶領團隊潛心研究,通過快速的材料改性技術,在10秒鐘的時間里就可以制備出大量的鎳鐵雙金屬催化劑,能夠很好地抑制副反應的發生,使催化材料以及器件保持千小時級的穩定性,相比于常規的純水制氫技術,成熟后的海水制氫技術的成本將大幅度降低。
西安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戴正飛:相比于常規的這種催化材料,我們的抗中毒的性能,能夠提高3倍,在長期的使用過程中,能夠更加高效地制備出氫氣。
在“雙碳”戰略目標的推動下,以風能、太陽能為代表的可再生清潔能源快速發展,將在我國未來能源結構中占據核心地位,而構建高安全性、長壽命、低成本且可規模化的儲能系統,是提升清潔能源利用效率的關鍵。
西安交通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宋江選:新發展這個水系有機液流電池儲存技術,它本質上是一種水作為介質,我們將有機的活性小分子溶解于水中,通過有機活性分子的氧化還原反應,將電能儲存于有機活性分子之中,這種儲存方式,具有安全性能高,壽命時間長,低成本等突出優點。
目前,宋江選團隊已經圍繞這項技術開展了一系列創新性研究,與中國華能、中國長江三峽等多家企業開展產學研用合作,并在內蒙古、福建等地聯合建設兆瓦級新型水系有機液流電池儲能示范項目,為我國清潔能源大規模儲能系統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技術解決方案。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