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垢的成因與設備運行環境密切相關。當試驗箱進行噴淋 - 冷凝循環測試時,水中的鈣鎂離子、微生物代謝物會隨蒸汽附著在燈管表面,經高溫烘烤形成硬垢;若測試樣品含有揮發性成分(如涂料中的增塑劑、橡膠中的硫化物),其揮發物遇冷后會凝結成有機膜層。某檢測機構的拆解數據顯示,運行 1000 小時未清潔的燈管,表面結垢厚度可達 3-5μm,且呈現 “內層無機鹽 + 外層有機物” 的復合結構。
這種復合垢層對紫外透射率的衰減作用極為顯著。實驗室對比測試表明,當 UVA-340 燈管表面結垢厚度達到 2μm 時,340nm 波段的透射率會下降 23%-28%;而 UVB-313 燈管在相同結垢程度下,313nm 波段透射率衰減更達 30%-35%。這是因為短波紫外線的光子能量更高,與垢層中顆粒物的散射、吸收作用更強烈。更值得注意的是,結垢分布往往不均勻,燈管兩端因溫度較高可能形成局部厚垢,導致箱內輻照度均勻性從 ±3% 惡化至 ±15%,造成同批次樣品老化程度出現明顯差異。
結垢的長期存在還會形成惡性循環。透射率下降迫使設備通過提高燈管功率來補償能量損失,這會加劇燈管發熱,促使更多揮發性污染物沉積,同時加速垢層的碳化硬化。某汽車零部件企業的案例顯示,長期未清理的結垢燈管在功率補償模式下運行,其壽命從 1600 小時縮短至 900 小時,且后期透射率衰減速率是清潔狀態下的 2.3 倍。
免責聲明
客服熱線: 15267989561
加盟熱線: 15267989561
媒體合作: 0571-87759945
投訴熱線: 0571-87759942
下載儀表站APP
Ybzhan手機版
Ybzhan公眾號
Ybzhan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