搪玻璃反應釜的使用流程需嚴格遵循操作規程,以確保設備安全、反應順利及產物質量,通常可分為前期準備、操作運行、后期處理三個階段,每個階段包含多個關鍵步驟,具體如下:
一、前期準備:確保設備與物料符合反應要求
1. 設備檢查
外觀檢查:查看搪玻璃層是否有破損(如劃痕、爆瓷、鼓泡),若存在破損,嚴禁使用(破損處會導致金屬基體被腐蝕,且可能污染物料)。
部件檢查:確認攪拌裝置(攪拌葉、軸)是否牢固,轉動是否靈活無卡滯;密封裝置(機械密封或填料密封)是否完好,有無泄漏痕跡;夾套、閥門、管道是否暢通,壓力表、溫度計等儀表是否在校驗有效期內且顯示正常。
安全裝置檢查:檢查安全閥、爆破片等超壓保護裝置是否正常,緊急停車按鈕是否靈敏。
2. 物料準備
確認反應物料的性質(濃度、腐蝕性、溫度敏感性等),確保其不超出搪玻璃的耐受范圍(如禁用于氫氟酸、濃堿高溫環境)。
按配方準確稱量物料,固體物料需粉碎至合適粒度(避免堵塞進料口或損壞攪拌),液體物料需檢查是否有沉淀或雜質。
3. 系統預處理
清洗釜體:用清水或專用溶劑沖洗釜內,去除殘留雜質,必要時進行滅菌處理(如醫藥行業)。
試運轉:開啟攪拌電機,空載運行 1-2 分鐘,檢查攪拌方向是否正確(與標識一致),有無異常噪音或振動。
氣密性試驗:若反應需在密閉條件下進行,關閉所有閥門,通過進氣口通入惰性氣體(如氮氣)至規定壓力,保壓 30 分鐘,檢查壓力是否下降(泄漏率需符合標準)。
二、操作運行:嚴格控制反應參數
1. 進料操作
按順序加入物料:通常先加液體物料,后加固體物料(避免固體堆積在釜底,啟動攪拌時造成沖擊);若物料易揮發或有毒,需通過密封進料裝置(如漏斗 + 閥門)加入,減少揮發。
控制進料量:釜內物料體積不得超過釜體有效容積的 70%(防止攪拌時溢出),也不得低于 30%(避免攪拌空轉導致局部磨損)。
2. 攪拌啟動與調節
低速啟動:先以低轉速啟動攪拌,待物料初步分散后,逐步提高至設定轉速(防止高速啟動時物料飛濺或攪拌軸過載)。
實時監測:觀察攪拌狀態,若發現物料粘壁或攪拌不均勻,可適當調整轉速或開啟釜壁沖洗裝置(如噴淋球)。
3. 溫度與壓力控制
升溫 / 降溫操作:通過夾套或內盤管通入載熱介質(蒸汽、熱水、冷凍鹽水等),緩慢調節溫度(升溫速率通常不超過 50℃/h,避免溫差過大導致搪玻璃層開裂)。
參數監測:實時記錄釜內溫度、壓力變化,若超出設定范圍(如反應放熱導致溫度驟升),立即調節載熱介質流量,必要時通入惰性氣體降溫或緊急泄壓。
4. 反應過程監控
取樣分析:通過取樣口定期抽取少量物料,檢測反應進度(如濃度、pH 值、產物純度),確保反應按預期進行。
異常處理:若發現搪玻璃層有異響、泄漏或儀表顯示異常,立即停止攪拌和加熱,關閉進料閥,啟動應急程序(如將物料轉移至備用釜)。
三、后期處理:確保設備與環境安全
1. 反應終止與降溫
停止加熱:當反應達到終點(如取樣分析合格),關閉加熱介質閥門,若需降溫,通入冷卻介質至釜內溫度降至 50℃以下(避免高溫下開啟釜蓋導致物料揮發或人員燙傷)。
卸壓操作:若釜內有壓力,緩慢打開排氣閥,將壓力降至常壓(不得快速泄壓,防止物料暴沸)。
2. 出料操作
開啟出料閥:先打開釜底閥門,讓液體產物自然流出;若物料粘稠,可啟動攪拌輔助出料,或通過夾套加熱(適當升溫)降低粘度。
清理殘留:固體產物需通過人孔進入釜內清理,使用專用工具(塑料或木質,避免刮傷搪玻璃層),嚴禁用金屬工具敲擊。
3. 設備清洗與維護
常規清洗:用清水沖洗釜內及管道,去除殘留物料;若有難溶物,可用稀酸(如硝酸,禁用氫氟酸)或專用清洗劑浸泡后沖洗。
部件保養:排放夾套內的積水(防止冬季凍裂),清潔密封件并涂抹潤滑劑;關閉電源,對攪拌電機、減速機等傳動部件進行檢查,確保下次使用正常。
記錄存檔:填寫設備運行記錄,包括反應時間、溫度、壓力、物料用量及異常情況,為后續批次生產提供參考。
免責聲明
客服熱線: 15267989561
加盟熱線: 15267989561
媒體合作: 0571-87759945
投訴熱線: 0571-87759942
下載儀表站APP
Ybzhan手機版
Ybzhan公眾號
Ybzhan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