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達超聲波流量計是集雷達測流與超聲波測流技術于一體的新一代智能流量監測設備,通過雙模融合設計實現全場景流量測量,在工業生產、環境監測、水利工程等領域展現出顯著優勢。該設備采用“雷達+超聲波”雙傳感器協同工作模式:當管道處于非滿管狀態時,毫米波雷達通過FMCW調頻連續波技術非接觸式測量液位與流速,可穿透水體表面波動,精準捕捉低水位明渠、檢查井等場景的液位變化;滿管狀態下則自動切換至超聲波時差法,通過測量超聲波在流體中順逆傳播的時間差計算流速,結合斷面數據推算流量。這種設計實現了滿管與非滿管場景的無縫切換,解決了傳統設備在復雜工況下的測量盲區問題。
雷達超聲波流量計的操作技巧:
一、操作前準備
設備檢查
確認主機、傳感器(探頭)、電纜線、電源適配器等部件完好,無破損或松動。
檢查電源是否匹配(如AC 220V或DC 12V),電池供電機型需確保電量充足。
現場環境確認
選擇合適的測量點:管道需充滿液體(避免空管或半管),遠離泵、閥門、彎頭、縮徑等干擾源(建議距離干擾源3倍管徑以上),管道表面平整、無明顯銹蝕或結垢(外夾式傳感器需貼合緊密)。
記錄管道參數:管徑、材質(金屬/塑料)、壁厚(外夾式需精準測量,影響聲波傳輸)、液體類型(是否含氣泡、雜質,避免影響信號)。
二、傳感器安裝(關鍵步驟)
1.外夾式超聲波傳感器安裝
清潔管道表面:用砂紙或抹布去除測量點管道表面的銹跡、油漆、污垢,確保傳感器與管道緊密貼合。
涂抹耦合劑:在傳感器底面均勻涂抹專用超聲耦合劑(或甘油、凡士林),排除空氣,增強聲波傳導。
固定傳感器:
若為單通道(單探頭),直接將傳感器對準管道軸線中點,用綁帶或磁性支架固定(金屬管道可用磁性支架,塑料管道需用綁帶)。
若為雙通道(上下游雙探頭),根據管道直徑,按設備說明書要求的間距(通常為“V法”或“Z法”安裝)固定上下游探頭,確保探頭中心與管道軸線在同一水平線上。
2.插入式/管道式傳感器安裝(部分機型)
關閉管道閥門,排空液體,在預設測量點鉆孔,將傳感器插入管道(需匹配管徑),密封接口防止泄漏,重啟閥門時緩慢開啟避免沖擊。
三、主機參數設置
開機與連接
接通主機電源,連接傳感器電纜(注意接口對應,避免插反),部分無線機型需通過藍牙/APP配對。
基礎參數輸入
進入“參數設置”界面,輸入管道信息:管徑(如DN100)、材質(如碳鋼、PVC)、壁厚(外夾式必填,可通過卡尺測量)。
選擇液體類型(如水、柴油),部分機型支持自定義介質聲速。
測量模式選擇
根據需求選擇測量模式:瞬時流量(實時顯示)、累積流量(總量統計)、流速(m/s)等,部分機型可設置流量單位(如m³/h、L/min)。
信號校準
啟動設備后,觀察“信號強度”指示(通常以百分比或條形圖顯示),外夾式需確保信號強度≥60%(若過低,檢查耦合劑是否充足、探頭位置是否偏移)。
若信號不穩定,可微調探頭位置或角度,直至信號穩定(部分機型支持自動校準功能)。
四、流量測量與數據記錄
開始測量
參數設置完成后,按“開始/測量”鍵,主機屏幕顯示瞬時流量、流速、累積流量等數據,部分機型配備背光或大屏,方便戶外查看。
數據記錄與導出
手動記錄:直接讀取屏幕數據,記錄時間、流量值等信息。
自動存儲:支持數據存儲的機型(如帶SD卡或內置存儲),可設置存儲間隔(如每10分鐘一次),后期通過數據線或讀卡器導出至電腦。
遠程傳輸:部分智能機型可通過4G/NB-IoT上傳數據至監控平臺,實時查看趨勢曲線。
五、操作后收尾
停機與拆卸
按“關機”鍵關閉主機,斷開電源,外夾式傳感器需拆除后清理耦合劑,妥善收納(避免摔碰)。
插入式傳感器若需長期使用,無需拆卸,僅關閉主機電源即可。
設備維護
清潔主機和傳感器表面,傳感器探頭避免接觸腐蝕性液體,電纜線避免過度彎曲。
定期(如每月)檢查傳感器是否松動、電纜是否老化,確保下次使用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