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用錨桿測力計是煤礦巷道支護安全監測的 “神經末梢”,其核心作用是實時監測錨桿 / 錨索的受力狀態,通過數據反饋評估支護結構穩定性,預防巷道坍塌、錨桿斷裂等風險。以下是其在不同巷道場景中的典型應用:
開拓巷道(如井底車場、主要運輸大巷)是煤礦生產的 “生命線”,服務年限長(通常 10 年以上),需長期承受圍巖應力和巷道維護壓力。
回采巷道(如工作面順槽)緊鄰采空區,受采動壓力影響,錨桿受力會隨工作面推進出現劇烈波動(如超前支承壓力導致受力驟增)。
巷道交叉口(如三岔口、四岔口)和斷層破碎帶是支護薄弱點,應力集中明顯,易發生冒頂、片幫事故。
應用重點:高精度、高頻次監測,識別細微受力變化。
具體措施:
高瓦斯巷道:使用本安型測力計(符合 Ex ib I 等級),避免電火花引發瓦斯爆炸,同時監測錨桿受力是否因瓦斯抽采鉆孔施工導致局部應力釋放(如受力驟降 20% 需檢查鉆孔周邊支護);
沿空留巷:在巷旁支護體(如混凝土墩、密集支柱)的錨桿上安裝測力計,監測留巷過程中圍巖向空區側的擠壓應力,留巷斷面滿足復用要求;
修復巷道:對失修巷道的補強錨桿進行監測,評估修復效果(如受力穩定在設計值 80% 以上,說明修復合格)。
實時預警:當測力計數據超過閾值(如達到設計載荷的 90%),聯動井下聲光報警裝置和地面監控中心,立即通知現場停產檢查;
支護優化:通過多區域測力計數據對比,分析不同地質條件下的錨桿受力規律(如軟巖區需更高預緊力),指導新巷道支護設計參數調整;
隱患追溯:存儲 3-5 年歷史數據,復盤事故前的受力變化特征(如某礦冒頂前 1 周,錨桿受力呈階梯式下降),為同類巷道風險防控提供依據。
綜上,礦用錨桿測力計的應用貫穿煤礦巷道 “設計 - 施工 - 生產 - 維護” 全周期,其核心價值是將無形的圍巖應力轉化為可量化的數據,讓支護安全從 “經驗判斷” 走向 “數據驅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