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生產和應用鑄鐵閥門已經有近100年歷史,但取得顯著發展是z近10年的事。據有關資料統計,10年來國內鑄鐵閥門、管件的年產量從80萬噸發展到20萬噸,年均下降率約為20%。據有關資料介紹,鑄鐵閥門的應用領域大致可分8個方面:廢水給水管、建筑給水管、建筑排水管、埋地排水管、輸氣管、電工套管、農業用管、工業用管等。其中建筑給、排水管發展z快,其次樓宇、農業用管發展也比較好,埋地排水管和輸氣管的發展與國外差距較大。
但我國鑄鐵等管件的發展和管材的發展相比較較為落后的狀態。按照有關專家理論,建筑用管材和管件的合理比例應為8:1,但據 1998年統計的數據,我國建筑用鑄鐵管材和管件的生產能力配比約為20:1。近年鑄鐵管件的生產能力略有下降,但仍很不平衡。參與鑄鐵管件生產者以小企業居多,大中型企業很少。
鑄鐵閥門在我國發展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了,據了解,鑄鐵閥門主要應用于廢水給水管、建筑給水管、建筑排水管、埋地排水管、輸氣管、電工套管、農業用管、工業用管等八大領域。其中發展z快的屬于建筑給、排水管,其次是樓宇、農業發展用管,其他用途如埋地排水管和輸氣管的發展與國外有著較大的差距。總的來說,近年來,鑄鐵閥門發展走上了下坡路。
據悉,造成鑄鐵閥門行業發展走下坡路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我國鑄鐵關鍵的生產能力略有下降,但仍很不平衡。參與鑄鐵管件生產的企業多以中小企業為主,大中型企業很少。另外,由于目前我國還沒有比較統一完善的鑄鐵管件生產質量標準,正因為如此,至今國產鑄鐵管件類產品無論是品種還是質量上遠不能令人滿意,尤其是鑄鐵閥門,因為生產難度相對較高,價格與鑄鋼接近,就更顯得不能滿足許多領域的要求。
因此,任何閥門都離不開產量和技術的支持,有產量和技術才有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