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目前的閥門市場上,除了低壓閥門已經達到市場能接受的水平外,高壓閥門仍然要依靠進口。在宏觀經濟持續看好的形勢下,閥門行業的大部分生產和銷售指標都保持了較快的增長,但是由于價格戰的影響,行業銷售收入和利潤都較去年大幅下降。
隨著世界經濟的回暖,我國產品的進出口也有所增長,但是市場的競爭也在不斷加劇。由于在技術上與國外的大廠商仍有較大的差距,因此在今后一段時期內,產品技術將成為制約我國產品發展的一個瓶頸。
閥門是石油、化工、電站、長輸管線、造船、核工業、各種低溫工程、宇航以及海洋采油等國民經濟的流體控制沒備。據泵閥英才網專家調查發現,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的企業數量居第one,各種大小閥門企業約6000余家,其中年產值超過500萬元的有900家。從產品情況來看,我國行業目前已經能生產十幾大類產品,如閘閥、截止閥、球閥、蝶閥、安全閥、止回閥、節流閥、旋塞閥、減壓閥、隔膜閥、疏水閥、緊急切斷閥等,z高使用溫度達到570℃,z低為-196℃、z高壓力為600Mpa,z大通徑達到5350毫米.
另外,根據相關部門統計,我國每年市場成交額高達500億元左右,其中100多億元的市場卻被國外企業占領。雖然我國行業經過改革開放后的大力發展,已經取得了不小的成績。但目前,我國行業仍然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如目前我國企業主要以低層次、小規模、家庭作坊式企業為主。
在產品上,由于重復投資,技術投資、引進不夠,我國企業的主導產品仍然是低質量的大眾產品。目前我國企業生產的各種閥門普遍存在著外漏、內漏、外觀質量不高、壽命短、操作不靈活以及閥門電動裝置和氣動裝置不可靠等缺點,部分產品只相當于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初國水平。而一些高溫高壓和關鍵裝置上需要的閥門依然依賴進口,另外,我國行業在產業結構、閥門工業的產業鏈,以及行業的專業化程度均同國外企業存在較大的差距。造成國內產品質量低下的原因在于:由于市場急速擴大,而原有國營企業紛紛關停并轉,本來機械工業水平就不高,鄉鎮企業(民營企業)迅速發展起來。但是鄉鎮企業起點低,技術力量非常薄弱,設備簡陋,產品大多數都是模仿生產,特別是給排水用的低壓閥門,問題嚴重。
目前國閥行業與國外行業差距較為明顯,主要存在四大綜合性差距:一是技術創新能力上的差距;二是加工工藝上的差距;三是質量管理及設備方面的差距;四是流程管理上的差距。這也讓我們看到自身的不足,以此找到差距與問題實質,從而改進與提高。
主要原因還是由于:
1、技術創新能力上的差距技術創新能力不足,這是阻礙我們閥門行業發展的絆腳石。目前我國行業設計水平并不高,國內骨干企業雖有一定的研發條件,而多數閥門企業的研發中心受人員、設施的限制,缺乏足夠資金的投入,研發與技術服務能力較為封閉,主要是根據企業所需而僅對企業服務,根據銷售訂單而進行設計、工藝編制,職能也較為簡單;如閥門生產過程中的現場技術處理,或者從事少量的新產品研發。
2、國內設計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有很大差距。目前國內許多企業引進的技術后很少再作創新。當海外客戶參觀中國重工業項目的時候,比如造紙、石化等,發現很多項目的閥門產品只是在西方的設計原型基礎上做了改變。加工工藝也較落后,盡管國內有些制造企業擁有現代化的設備,可以實現自動操作,甚至令西方的一些企業都相形見絀。但大多數企業都設備陳舊、工作環境惡劣。目前,中國企業可以鑄造鋼、鐵、鋁、銅、復合材料等的閥門產品,但由于鑄造工藝手段落后,鑄鋼、鑄鐵等原材料在生產過程中浪費很大,環保也差。而水平較高的閥門企業通常配有專門的研發中心,相比而言,他們有雄厚的資金、各種相關研究機構和專業的技術工程人員作支撐,且這些研發中心往往根據需要配有專門的實驗室和檢測機構電磁閥,而應用于閥門產品的計算機應用軟件也是相當齊全:既可通過分析手段對新產品和新技術的性能進行理論分析與預測,又可采用實驗的方法預測結果進行驗證,根據統計數據同時驗證其分析方法的正確性,以此得出一系列有效的閥門性能和技術特性的分析方法,以此類方法應用于后續閥門技術的開發,以至在降低研發成本,其研究成果更具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