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國外的科學家發現汞冷卻到 4K,時,其電阻值為零,這種現象稱為超導性。后來科學家們又陸續發現,鈹、鈦、鋅、鎵、鋯、锘等 24種元素是超導體。
經研究超導體在磁場中,其表面形成屏蔽電流以反抗外界磁場,使磁場不能穿透超導體的內部,使其內部保持零磁場。這種情況只有在磁場較小時才會出現,如果磁場超過一定的值(臨界磁場),磁場將穿透金屬內部,使金屬失去超導性。因此,超導體具有兩個重要特性:超導電性(或零電阻特性)和抗磁性。同時超導體有三個要素,即臨界溫度、臨界磁場和臨界電流。
以上 24種純金屬超導材料的臨界溫度范圍為0.1-9.1K,這些材料被稱為第一類超導體。由于臨界溫度、臨界磁場低,且都需要用液氦來冷卻,而氦又是一種稀有氣體,價格昂貴,因而大大限制了超導的應用。
20世紀50年代科學家們發現某些合金和化合物的超導性的臨界溫度為0.1-9.1K,這類合金稱為第二類超導體。
第二超導體有兩個臨界磁場:上臨界磁場和下臨界磁場。當外加磁場低于下臨界磁場時,磁力線不能穿透導體,導體電阻為零;當外加磁場高于上臨界磁場時,導體從“超導態”,轉變為“正常態”,超導性消失,即發生“失超”;當外加磁場界于下臨界磁場和上臨界磁場之間時,雖然有部分磁力線穿透導體,但超導性不會消失,這種狀態稱為混合態(或中間態)。
20世紀 80年代,國內外的科學家陸續發現,臨界溫度為35-125K,的超導材料,均為氧化物陶瓷材料。根據超導材料的臨界溫度,可將其分為低溫超導材料和高溫超導材料。臨界溫度在25K以下為低溫超導材料,臨界溫度在25K以上為高溫超導材料。
表中后兩類因含有tuo和汞,所以目前只有前兩類實際應用范圍較大。
免責聲明
客服熱線: 15267989561
加盟熱線: 15267989561
媒體合作: 0571-87759945
投訴熱線: 0571-87759942
下載儀表站APP
Ybzhan手機版
Ybzhan公眾號
Ybzhan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