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標準化組織(ISO )
標準化組織(ISO)正式成立于1947年2月,我國是創始成員國之一,由于*的歷史原因,我國于1978年參加為正式成員。ISO是世界上大的和具的標準化機構,它是一個非政府性的組織,總部設在日內瓦,標準化組織的主要任務是:制訂標準,協調世界范圍內的標準化工作,組織各成員國和技術委員會進行信息交流。ISO的工作領域很廣泛,除電工電子以外涉及其它所有學科,ISO的技術工作由各技術組織承擔,按專業性質設立技術委員會(TC),各技術委員會又可以根據需要設立若干分技術委員會(SC > > TC和SC的成員分參加成員(P成員)和觀察成員(0成員)兩種。在ISO下設的167個技術委員會中,明確活動范圍,屬于紡織行業的有3個。
(1)第38技術委員會—紡織品技術委員會,簡稱ISO/TC 38,其工作范圍包括:制訂纖維、紗線、繩索、織物及其他紡織材料、紡織產品的試驗方法標準及有關術語和定義;不包括現有的或即將成立的ISO其他技術委員會工作范圍,紡織加工及測試所使用的原料、輔助材料、化學藥品的標準化;制定紡織品產品標準。ISO/TC38創建于1947年,截至1993年底,ISO/TC 38擁有32個P成員和37個O成員,ISO/TC 38現有10個分技術委員會,下屬52個工作組(WG),這些分技術委員會和直屬工作組的名稱分別是:SC 1染色紡織品和染料的試驗;SC 2洗滌、整理和抗水試驗;SC 5紗線試驗;SC 6纖維試驗;SC 11紡織品和服裝的保管標記;SC 12紡織地板覆蓋物;SC 19紡織品和紡織制品的燃燒性能;SC 20織物描述;SC 21土工布;SC 22產品規格;WG9非織造布;WG 12帳篷用織物;WG 13試驗用標準大氣和調濕;WG14化學纖維的一般術語;WG 15起毛起球;WG 16耐磨片和接縫滑移;WG 17紡織品的性能;WG 18服裝用機織物的低應力、機械和物理性能。我國由國家紡織*下屬的紡織科學研究院承擔ISO/TC 38的技術歸口工作。該技術委員會的秘書國是英國。
(2)第72技術委員會—紡織機械及附件技術委員會,簡稱ISO/TC 72,其工作范圍主要是:制定紡織機械及有關設備器材配件等紡織附件的有關標準。我國由中國紡織機械總公司承擔ISO/TC 72的技術歸口工作。TC 72技術委員會下設四個分委員會:SC 1前紡、精紡及拼捻線機械,SC 2卷繞及織造準備機械,SC 3織造機械,SC4染整機械及有關機械和附件。該技術委員會的秘書國是瑞士。
(3)第133技術委員會—服裝的尺寸系列和代號技術委員會,簡稱ISO/TC133,其工作范圍是:在人體測量的基礎上,通過規定一種或多種服裝尺寸系列實現服裝尺寸的標準化。該技術委員會的秘書國是“南非”。
二、電工委員會(IEC)
1904年,在美國圣路易召開的電氣會議上就電工領域的標準化問題進行討論,決定建立電工委員會負責電工領域的標準化問題,1906年6月,在英國倫敦正式成立了電工委員會(IEC ) o IEC是世界上成立早的標準化組織,我國于1957年8月正式加入IEC。 ISO和IEC共同擔負著推進標準化活動、制定標準的任務。IEC的宗旨是促進電氣、電子工程領域中標準化及有關方面問題的合作,增進間了解。IEC的工作領域主要包括電力、電子、電訊和原子能方面電工技術等,其主要成果是制定IEC標準和出版多種出版物。1947年ISO成立以后,IEC曾作為一個電工部門并入ISO,但其組織機構、經濟和技術均保持了相對獨立性,IEC的總部設在日內瓦。至20世紀80年代,ISO和IEC共同成立了聯合技術計劃委員會(JTPC)和協調工作小組(HWG,在信息技術領域成立了*個聯合技術委員會(JTCI,在兩大組織合作*邁出了具有歷史意義的*步,而其他方面的合作也正在進行之中。從1990年1月31日起,ISO和IEC按統一的技術工作程序開展工作。目前,在紡織領域的標準化活動中,ISO/TC 38和ISO/TC72與IEC有著比較密切的工作。
標準集團(香港)有限公司
免責聲明
客服熱線: 15267989561
加盟熱線: 15267989561
媒體合作: 0571-87759945
投訴熱線: 0571-87759942
下載儀表站APP
Ybzhan手機版
Ybzhan公眾號
Ybzhan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