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建國
、概述
HDJD-200W架空線小電流接地故障定位儀,適用于小電流接地系統架空線路,在線路發生單相接地故障而停運后,可用本設備對接地點進行定位。
HDJD-200W架空線小電流接地故障定位儀是一套便攜設備,可進行多條線路的故障定位。整套設備由發射機、傳感器、接收機及附件組成。在故障線路停運后,由發射機向線路施加超低頻高壓信號使故障重現,在線路沿途用絕緣桿將傳感器掛在線路上檢測信號,并通過無線方式向地面上的接收機傳輸數據,接收機顯示測量結果。在故障點前,電流持續存在,故障點后,電流消失??上冗M行粗略分段,再定點,從而快速確定故障位置。
二、功能特點
1. 適用于小電流接地系統配電網,檢測架空線路的單相金屬性接地、經電弧接地、經過渡電阻接地等多種故障。
2. 在線路停運后進行定位,特別適用于有電纜分支的故障線路。
3. 施加高壓信號使故障重現,電流信號穩定,易于檢測。
4. 超低頻信號避免系統分布電容影響,能對高阻值故障進行定位。
5. 發射機安全特性:高壓啟動閉鎖功能、輸出允許直接短路。
6. 傳感器使用高靈敏度傳感器,開口設計,無需閉合,方便在線路上掛接。
7. 傳感器和接收機無線通訊傳輸,安全可靠。
8. 發射機可使用市電、發電機供電,傳感器和接收機干電池供電。
9. 發射機體積小,重量輕;傳感器為體積重量小化設計,方便沿線掛接;接收機為手持式設計。
10. 接收機采用大屏幕液晶顯示器,顯示傳感器狀態、電流波形和電流值。
三、技術指標
1. 定位精度:0.2米。
2. 發射機輸出特性:
(1) 輸出頻率1Hz
(2) 開路電壓: 基波有效值0~2800V,
(脈動直流,峰值8kV,相當于10kV線路的相電壓峰值);
(3) 短路電流: 基波有效值0~35mA(脈動直流,峰值100mA)
3. 傳感器與接收機的無線通訊距離:不小于100m。
4. 發射機電源:AC 220V市電,可接發電機(輸出功率≥1500W)。
5. 發射機功率:功率900W。
6. 傳感器電源:3節5號堿性干電池。
7. 接收機電源:5節5號堿性干電池。
8. 體積:
發射機417×234×318mm;傳感器180×100×35mm;接收機205 ×100×35mm
9. 質量:發射機16.8kg;傳感器0.45kg;接收機0.45 kg
10. 使用條件:溫度:-10℃-40℃,濕度5-90%RH,海拔<4500m。
第二章 設備組成
本設備包括發射機、傳感器、接收機及相關附件:發射機的接線盤、輸出連接線、掛線桿、電源線及保護地線,傳感器的掛線桿等組成。
一、發射機
發射機用于向故障線路施加超低頻脈動直流信號使接地故障復現,電流由發射機輸出,流經故障線路,在接地點入地并返回發射機。
其中:
1. 電源插座、保險管、電源開關:用于連接220V電源線,更換保險管,以及進行電源的開關。
2. 高壓合按鈕:電源開關打開之后,需要電壓調整在零位時,按“高壓合”按鈕,設備才有高壓信號輸出。
3. 高壓分按鈕:用于停止設備輸出。
4. 零位指示:用于指示調壓旋鈕處在零位。
5. 保護指示:用于指示設備進入保護狀態。該指示燈亮時,表示設備處于保護閉鎖狀態,設備停止信號輸出。調整“輸出調整”旋鈕至零位,復位該指示燈。
6. 輸出調整旋鈕:用于調整輸出電流、電壓大小。該旋鈕只有在零位時(零位指示燈亮),才能按“高壓合”按鈕啟動發射機正常輸出信號。
7. 保護電流:用于指示設備輸入電流的大小,如輸入電流大于保護定值4A,則內部保護電路動作,設備停止工作。此時需要將電壓調整旋鈕調至零位后復位保護電路,然后重新調整電流大小。
8. 輸出電壓:用于指示設備輸出電壓的大小
9. 保護地端子:用于連接保護地線,接大地網。
10. 高壓輸出插座:用于連接故障線路。根據現場情況,可使用短連接線夾在開關柜的線路側;若必須接在架空的線路上,則選用接線盤裝的長連接線,并用掛線桿掛在故障線路上。
11. 測試地插座:接工作接地線,接大地網。
二、傳感器
傳感器用于掛在故障線路的沿線檢測電流信號,并通過無線方式向地面上的接收機傳輸數據。
三、接收機
接收機用于在地面接收傳感器的無線傳輸數據,并在液晶屏上顯示測量結果。
第三章 使用方法
一、工作原理
在故障線路停運后,首先由發射機向線路施加電壓使故障重現。電流由發射機發出,流經故障線路,在接地點入地并通過大地返回發射機。
發射機輸出為脈動直流信號,頻率為超低頻1Hz,頻率越低則受系統分布電容的影響越小。理論上講純直流信號抗分布電容影響的能力強,但使用純直流信號很難避免地磁影響,經過理論計算和實際驗證,1Hz信號已能滿足絕大多數現場測試需求。
發射機的輸出限制電壓為8kV,相當于10kV線路的相電壓峰值。若電壓過高則超過線路耐壓等級,可能損壞線路(尤其是接入的分支電纜)的主絕緣;過低則可能無法使故障復現。此限壓值可根據用戶特殊要求進行工廠整定。
在線路沿線,將傳感器通過絕緣桿掛接在線路上檢測電流。傳感器采用高靈敏度傳感器,其磁路無需閉合,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掛、取操作。傳感器檢測線路上的電流,自動進行調零操作,將模擬信號轉成數字信號后通過無線方式向外傳送。
在地面上的接收機接收傳感器發送的無線信號,在液晶屏上直觀顯示測量結果。在故障點前,電流持續存在,故障點后,電流消失。可先進行粗略分段,再定點,從而快速確定故障位置。
二、發射機操作
1. 接線:
首先將故障線路的開關斷開;發射機電源接220V市電;保護地線接“保護地”端子和大地網;測試地線(帶黑色夾鉗的高壓導線)接“測試地”插座和大地網;至于接故障線路的輸出線,可根據現場情況,使用短連接線(帶紅色夾鉗的高壓導線)接“線路”端子和開關柜的線路側,若必須接在架空的線路上,則選用接線盤裝的長連接線,其高壓插頭接“線路”端子,其另一端的線鼻壓接在絕緣掛線桿的接線柱上,再將掛線桿掛在故障線路上。
注意:在需要測試的故障線路全長范圍內,均不能掛接地線!
武漢華頂電力設備有限公司版權
4 作業程序
.1 樣晶容器
樣品的體積應約為試樣容量的 3 倍 , 采樣好用棕色瓶 , 透明瓶應在試驗前避光保 存。也可用不與絕緣油發生作用的塑料容器 , 但不能重復使用 。為了密封 , 應使用帶聚乙烯或聚四氟乙烯材質墊片的螺紋塞。應先用適當的清洗劑清洗容器和塞子 , 以除去上次的 殘液 , 再用丙酣清洗 , 后用熱空氣吹干。
4.2 取樣
取樣時 , 應留出 3% 的容器空間。擊穿電壓測試對試樣中微量的水或其他雜質相當敏 感 , 需用采樣器采樣 , 以防止試樣污染。取絕緣油易帶來雜質的地方 , 一般為容器 底部。
4.3 清洗油杯
試驗前的電極和油杯應先用無水乙醇、清洗烘干。調整好電極距離 ,使其保持(2.5 0.1)m, 并用塊規校準。試驗在室溫 15~35 ℃ , 濕度不高于 75% 的條件下進行。
4.4 樣品處理
試驗油樣送到試驗室后 , 應在不破壞原有儲藏密封的狀態下放置相當時間 , 直至油樣 7 接近室溫。在油倒出之前 , 應將儲油容器顛倒數次 , 使油樣混合 , 并盡可能不產生氣淚。 然后用被試油將油杯和電極沖洗 2~3 次。再將被試油沿杯壁徐徐注入油杯。蓋上玻璃 17. 或玻璃罩 , 靜止 2Omin。
4.5 加壓試驗
在測量裝置上 , 對盛有油樣的電極兩端施加 5OHz 交流電壓 , 升壓速度 (2 ± 0.2)KV/s, 直至油隙擊穿 , 并記錄擊穿電壓值。
達到擊穿電壓后 , 至少暫停 2min, 再進行下一次加壓 ; 重復試驗 6 次 , 取擊穿電 壓平均值。
注意電極間不要有氣泡 , 若使用攪拌 , 在整個試驗過程中應一直保持。
4.6 廢油處理
試驗完畢后 , 妥善處理好廢油。應有專門容器存放廢油 , 并定期進行集中處理 , 避免環境污染。
5試驗結果判斷依據
試驗結果應滿足表 1 要求。
表 1絕緣油介電強度
設備額定電壓 | 投入運行前的油 | 運行油 |
<15 | ≥30 | ≥25 |
15~35 | ≥35 | ≥30 |
110~220 | ≥40 | ≥35 |
500 | ≥60 | ≥50 |
6注意事項
a) 電極可采用球形電極、蘑菇形電極、平板電極。
b) 電極間距離為 (2.5 ± 0.1)m, 并用塊規校準。電極間的距離過小容易擊穿 , 測
量結果偏低。反之 , 測量結果偏大。
c) 試驗數據分散性大 , 其原因是擊穿過程的影響因素比較多。因此 , 試驗方法中規
定取 6 次平均值做為試驗結果。
d) 絕緣油中有水份及其他雜質時則對擊穿電壓有明顯影響。所以試樣一定要搖蕩均
勻后注入油杯。
e) 試驗中發現擊穿電壓值隨次數的增加而增高。這是由于油中混入不同性質的雜質而引起的。若油中混入的主要是纖維雜質和水份 , 在擊穿過程中水份被蒸發 , 所以試驗數據越來越高。但是也有時降低 , 要考慮一下周圍環境 , 濕度是否超過規定等。
f) 絕緣泊擊穿電壓試驗儀應定期校驗。
7 原始記錄與正式報告
7.1 對原始記錄與正式報告的要求
a) 原始記錄的填寫要字跡清晰、完整、準確 , 不得隨意涂改 , 不得留有空白 , 并在
原始記錄上注明使用的儀器設備名稱及編號。
b) 當記錄表格出現某些 " 表格 " 確無數據記錄時 , 可用 "/" 表示此格無數據。
c) 若確屬筆誤 , 出現記錄錯誤時 , 允許用 " 單線劃改 ", 并要求更改者在更改旁邊簽名。
d) 原始記錄應由記錄人員和審核人員二級審核簽字 ; 試驗報告應由擬稿人員、審核
人員、批準人員三級審核簽字。北京架空線小電流接地故障定位儀價格
e) 原始記錄的記錄人與審核人不得是同一人北京架空線小電流接地故障定位儀價格 , 正式報告的擬稿人與審核 / 批準人不得是同一人。
f) 原始記錄及試驗報告應按規定存檔。
7.2 原始記錄的內容及格式
試驗原始記錄的內容及格式參考附錄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