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國瑞儀器有限公司
暫無信息 |
閱讀:153發布時間:2017-8-4
“前天剛剛舉報,沒想到今天就拆了。政府動作太迅速了,老百姓拍手叫好。”今年5月3日,福建省福安市甘棠鎮北門新安村村民林秀全高興地說。
*以來,新安村有個恒躍金屬制品加工廠,生產燃料為煤炭,煤煙味很重,噪聲擾民,嚴重影響周邊居民的生活。今年4月,*第五環境保護督察組進駐福建后,村民們打了。當天就由督察組轉給當地鎮黨委、政府,各部門快速聯動,對這家無審批手續的企業查封扣押,強制斷電、拆除相關生產設施。
福州市永泰縣長慶鎮村民魏祥義也告訴記者,當地有10家蜜餞廠,生意越做越大,排污也越來越多。向督察組舉報后,幾天時間,這些蜜餞廠就停止生產了。永泰縣還決定建蜜餞加工園區,污水經過處理后達標排放,不入園區的堅決取締。“蜜餞廠整治后,村里小溪的酸臭氣味沒了,我們住得更舒服了。”魏祥義說。
在廈門,當地一位居民說:“多少次,臺風沒把廈大翔安校區東門對面的機磚廠煙囪刮倒,督察組一來就倒了。怒贊!”
像這些發生在群眾身邊,有的雖然不算嚴重污染,卻像蒼蠅一樣讓群眾生活不得安寧的污染源,在一次次環保督察(查)中被清理。僅8月1日結束的第三批*環境保護督察,7個*環保督察組就向當地交辦群眾舉報環境問題31457個。當地立行立改、限期完成。一些多年難以解決的“老大難”問題被一朝破解。
在7月28日召開的*黨組(擴大)會議上,*黨組書記、部長李干杰表示,總的來看,過去5年是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力度zui大、舉措zui實、推進zui快、成效的時期。
李干杰說,18大以來的5年,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呈現四個“”:思想重視程度之高、污染治理力度之大、監管*尺度之嚴、環境改善速度之快。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要步伐。
這5年,“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等理念,全面落實在各項改革和制度建設中。
這5年,我國空氣污染治理的力度加大。與2013年相比,2016年京津冀地區PM2.5平均濃度下降了33%、長三角區域下降31.3%、珠三角區域下降31.9%。
理念突破: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18大以來,以*為核心的黨立足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戰略高度,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要內容,謀劃開展了一系列富有基礎性、開創性、長遠性的工作。
*有關負責人向*財經記者介紹,18大以來,針對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有關重要講話、論述和批示指示多達300余次,強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推動形成了科學系統的生態文明建設重要戰略思想,成為黨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建設美麗中國提供了方向指引和重要保障。
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又是社會財富、經濟財富。李干杰說,保護生態就是保護自然價值和增值自然資本的過程,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經濟社會發展潛力和后勁的過程,把生態環境優勢轉化成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勢,綠水青山就可以*地帶來金山銀山,為子孫后代留下支撐永續發展的綠色銀行。從這個意義來講,抓環保就是抓發展,就是抓可持續發展。
這5年間,環境保護法、大氣污染防治法、環境影響評價法、水污染防治法、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完成制修訂。各級環保部門下達行政處罰決定份數和罰款數額大幅增長,查封扣押、停產限產、按日連續處罰成為遏制環境違法行為的重要手段和有力武器。
環境*局長田為勇告訴記者,僅今年上半年,全國環保系統辦理按日連續處罰案件共503件,罰款數額達61060萬元;查封扣押案件7553件;限產停產案件3880件;移送3939起。與2016年同期相比,全國適用按日連續處罰案件數量上升64%,罰款數額上升131%,查封扣押案件數量上升157%,限產停產案件數量上升223%,移送案件數量上升205%。2016年全國環境污染犯罪案件同比增長37%。
這5年間,環保部依法落實地方政府環保責任。針對一些地方履職不到位、環境質量持續惡化等問題,*公開約談42個市(州、縣),4家大型企業;各省級環保部門公開約談64個市縣政府,對25個市縣實施區域環評限批。
今年2月,中辦、國辦印發《關于劃定并嚴守生態保護紅線的若干意見》。在推進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中,強化戰略和規劃環評的約束力,把禁止開發和限制開發與劃定生態保護紅線、重點開發與控制行業污染排放總量、優化開發與提升生產效率標準結合起來,統籌生產空間、生活空間和生態空間,推動各地區科學定位發展格局。5月27日,環保部、發展改革委共同組織編制的《生態保護紅線劃定指南》頒布,以指導全國生態保護紅線劃定,保障國家生態安全。
短短幾年間,我國已成為*污水處理、垃圾處理能力zui大的國家,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電廠煤耗達*水平。
近年來,我國全面開展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加快淘汰黃標車和老舊車,全面實施第五階段機動車排放標準和清潔油品標準,新車污染物排放強度大幅下降。建成重點污染源監控體系,對重點企業主要排污行為實行24小時在線監控。建成國家環境空氣質量監測網,覆蓋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深化“以獎促治”政策措施,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生活污水、垃圾和畜禽養殖污染得到有效治理,1.9億農村人口直接受益。
這5年間,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動計劃陸續出臺,三大戰役全面打響。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開始了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逐月開展水環境形勢分析,長江經濟帶大保護、京津冀區域水污染防治、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和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啟動土壤污染狀況詳查,建立國家土壤環境質量監測網。
監測數據顯示,2016年,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個重點區域PM2.5年均濃度,與2013年相比下降均超過30%。珠三角區域大氣環境質量改善“摸桿”,近兩年連續穩定達標,全國酸雨面積已恢復到上世紀90年代水平,占國土面積比例由歷史高點的30%左右下降到7.2%。全國地表水國控斷面I-III類水體比例增加到67.8%,劣V類水體比例下降到8.6%,大江大河干流水質穩步改善。
我國在解決自身環境問題的同時,也為解決環境問題做出重大貢獻,增進了社會對中國發展道路的理解和認同。2016年,在第二屆*環境大會上,*環境署發布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中國生態文明戰略與行動》報告,全面介紹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行動與成效。*副秘書長、環境署執行主任索爾海姆表示,中國環境治理展示了非凡的勇氣和定力,一些行動對環境治理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強化督察: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
“紀委抓的是政治生態,環保抓的是自然生態。”7月28日,安徽省環境保護廳廳長汪瑩純對*財經記者說,環保部門的職責就是嚴格環境*監管,嚴肅查處環境違法企業,嚴厲打擊環境違法行為。
這5年間,值得大書特書的就是各類環保督察(查)。環保部*有關負責人在接受*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2013年以來,各級環保部門聯合開展了多項環保檢查、督察(查),收效明顯。
2013年-2014年,*、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安全監管總局、*等八部門在全國深入開展整治違法排污企業保障群眾健康環保專項行動。全國共檢查企業155萬余家次,查處環境違法問題1.9萬件,掛牌督辦突出環境違法案件3123件。解決了一批影響群眾健康的環境問題。
2014年,環保部組織32個省級環保部門開展國控重點污染源自動監控專項*檢查,對12個省(區、市)進行了現場督查。全國共出動環境*人員9000余人次,對10809家國家重點監控企業、18309個排放口自動監控設施建設、運行、管理情況進行了現場督查。共發現存在問題企業1044家,占全部被查企業的9.6%。其中弄虛作假的22家,不正常運行污染源自動監控設施的1006家,拆除、閑置監控設施的16家,拒絕檢查的1家。
2015年,各地按照“全覆蓋、零容忍、嚴*、重實效”的總體要求,在日常環境監管工作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排查工作力度,嚴肅查處環境違法企業,對排查出的問題逐一掛賬銷號。全國共檢查企業177萬家次,查處各類違法企業19.2萬家,責令關停取締2萬家、停產3.4萬家、限期改正8.9萬家。全國共檢查自然保護區1403個,發現問題563個,檢查飲用水水源保護區9685個,發現問題1163個。
2016年,環保系統集中對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等行業和城鎮污水處理廠開展環境保護專項*檢查。共檢查重點行業企業6645家(其中水泥企業1175家、平板玻璃企業166家、鋼鐵企業1196家、城鎮污水處理廠4108家);對561家次環境違法企業進行了處理處罰(其中水泥企業77家、平板玻璃企業27家、鋼鐵企業248家、城鎮污水處理廠209家),共處罰款15507.5萬元。
在京津冀及周邊地區,今年環保部發動了有史以來zui大規模的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對京津冀及周邊傳輸通道“2+26”城市開展為期1年的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從全國抽調環境*人員5600人,分為28個督查組、25輪次,對“2+26”城市開展壓茬式輪換督查。
截至7月23日,前7輪強化督查共檢查企業(單位)37325家,發現存在環境問題的21870家,約占檢查總數的58.6%;向地方交辦重點環境問題9042個,其中突出環境問題5662個,“散亂污”企業環境問題3380個。截至7月25日,經現場核實完成整改的環境問題3902個,整改完成率約80%。
監測數據顯示,3、4、5月份,京津冀及周邊地區空氣質量較之前三年平均濃度有明顯改善。特別是強化督查工作開始的4月份,是近年來空氣質量的一年,較2014-2016年4月平均PM2.5濃度下降15.37%。
今年,環保部還聯合相關部委,開展了打擊進口廢物加工利用行業環境違法行為專項行動、長江經濟帶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專項行動等。
2017年7月,中辦、國辦就甘肅祁連山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問題發出通報,“不作為、不擔當、不碰硬”,“沒有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監管層層失守”,“弄虛作假、包庇縱容”等嚴厲措辭頻現,包括3名副省級干部在內的幾十名*干部被嚴肅問責。
2015年底,*環保督察巡視從河北省開始,不到兩年已覆蓋全國23個省份。通過督察,重點盯住*高度關注、群眾反映強烈、社會影響惡劣的突出環境問題及其處理情況;重點檢查環境質量呈現惡化趨勢的區域流域及整治情況;重點督辦人民群眾反映的身邊環境問題的立行立改情況;重點督察地方黨委和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環保不作為、亂作為情況;重點了解地方落實環境保護黨政同責和一崗雙責、嚴格責任追究情況等。
天津市委書記*說,“*環保督察組到天津督察,是對天津落實五大發展理念成效的一次重要檢驗,也是對天津市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的一次全面檢查。”山西省委書記駱惠寧表示,“*環境保護督察是強化地方黨委、政府主體責任的重要舉措,黨、*把山西列為今年開展環境保護督察的省份之一,充分體現了對山西省工作的高度重視和親切關懷。”安徽省委書記李錦斌表示,“抓好環保督察整改是重大政治任務、重大發展問題、重大民生工程。”
8月1日,第三批*環境保護督察完成對7省市的督察反饋。據初步統計,督察期間,7個被督察省市共有6667人被約談,4600多人被問責。
除此之外,環保系統還在有序推進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垂直管理制度改革,河北和重慶已啟動實施。完成國控空氣質量監測站監測事權上收任務,逐步實現“國家網絡、國家建設、國家監測、國家考核”。
同時開展了黨政*干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編制等改革試點,形成職責明確、追責嚴格的責任制度鏈條。推行控制污染物排放許可制,推動出臺環境保護稅法,完善企業環境信用評價體系,開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試點,提高污染排放和環境違法成本,推動企業環境保護由被動變主動。出臺《關于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培育發展農業面源污染治理、農村污水垃圾處理市場主體方案》,引導更多社會資本投入環保領域。
優化經濟:增強“綠色定力”
剛剛結束的第三批*環境保護督察,多地被指不同程度地存在生態環境保護為經濟發展讓路的問題,環境保護存在“說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尷尬局面。
為拉動經濟發展,山西省2015年不顧大氣環境質量超標、省內火電產能嚴重過剩的嚴峻形勢,違反規劃環評審查意見實施《山西省低熱值煤發電“十二五”專項規劃》,先后核準審批20多個低熱值煤發電項目,部分項目在審批中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不嚴不實。
2016年以來,隨著經濟形勢有所好轉,山西全省煤電焦鐵等產能負荷明顯提高,但環境投入和監管沒有同步推進,甚至放松治污要求,全省多數地區大氣環境質量出現惡化。
貴州省是*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之一,但保護滯后于發展甚至讓位于發展的情況時有發生。威寧縣縣城建設用地范圍與自然保護區范圍重疊面積由2009年規劃確定的2217畝擴大到目前的25411畝,“城進湖退”問題突出。
國家要求2015年6月底前全面清理、廢除阻礙環境監管*的“土政策”。但一些地方為追求一時經濟增長,不愿清理“土政策”,甚至還出臺新的“土政策”。福建省莆田市政府2016年出臺“無檢查周”和“下限執行處罰”等“土政策”;南平市建陽區2016年連續出臺3個阻礙環境*的“新文件”;泉州石獅市政府于2015年12月召開專題會議,責令市*撤銷依法作出的行政處罰決定,助長了企業違法行為。
這背后,是一些地方把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對立起來。
“環境保護在短期內對地方經濟造成了一定負面影響,但并非主要因素。”中國環境規劃院一份環境決策參考報告說。
中國環境規劃院、*等多位專家通過對浙江、唐山、淄博等實地調研認為,環保治理的高額投入加大了企業投資和運行成本。在市場不景氣的情況下,企業短期內加大環保開支,造成利潤率下降,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企業效益。淘汰落后產能,關停污染治理無望的企業,在短期內對地區生產總值、利稅以及就業等造成了一定負面影響。
尤其是對于地方政府來說,一定程度上會減少財政收入,經濟轉型過程中的陣痛在所難免。然而,上述環境治理措施本身就是倒逼經濟“丟包袱、擠水分、提升經濟發展質量”的重要舉措,可以為我國壓減低端產能、發展產業騰出更多空間。
這份報告說,實證研究表明,環境保護對經濟具有優化促進作用,能夠有效拉動經濟增長、驅動產業轉型升級、催生綠色經濟發展、減少經濟增長的環境代價。加強環境保護對經濟發展利大于弊。
數據顯示,“十二五”前期(2011-2013年)我國環保投入共計2.33萬億元,拉動GDP增加2.56萬億元,占同期GDP的1.64%。《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實施預期帶動GDP增加5.7萬億元,《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實施拉動我國GDP增長1.94萬億元。在宏觀層面上,我國逐年增加的環保投入起到了拉動經濟發展、拉動內需、增加就業等較為積極的影響。
同時,嚴格環境法規標準,將促進企業生產工藝升級,倒逼高耗能、高污染的行業淘汰,促使戰略新興產業發展和經濟結構轉型升級。浙江省通過加嚴環保標準,整治關閉224家鉛蓄電池企業,蓄電池行業總生產總值不降反增,較整治前增長41.3%,利潤增長75%。淄博市通過能耗和污染排放的“減法”,助推企業重生和效益提升的“加法”,壓減低端產能,近5年關停各類土小企業3000余家,劃定316家能耗與排放重點治理大戶,為產業發展騰出了空間。
上述專家認為,通過加大環境保護力度,還有利于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十二五”期間,我國節能環保產業以15%至20%的速度增長,GDP的比重達到6.5%以上。近年來,浙江省加大生態環保投入,從2008年的36.78億元增長至2014年的81.6億元,年均增長約17%,有力支持了傳統產業升級和*產業發展,帶動了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獲得環境質量與經濟質量雙提升。
此外,加強環境保護還可以減少經濟增長的環境代價。據中國環境規劃院相關研究,我國每年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造成的經濟損失占當年GDP的6%左右;室外PM2.5污染導致35萬~50萬人過早死亡的損失。通過環境保護,不僅改善生態環境質量,還有助于減少經濟發展環境代價,增加了綠色GDP。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美好生態環境本身就是發展的重要內容。*財經記者在多地采訪時注意到,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政府官員認識到,“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需要正確處理好環境保護在經濟發展中的定位,增強“綠色定力”。
供圖:
2016年12月13日,*環境保護督察組在廣東省下沉督察時,督察人員向當地百姓了解情況。攝影/章軻
2016年12月30日,環保部督查組在河南省檢查。圖為督查人員通過熱點網格實地排查地方污染排放情況。攝影/章軻
2017年5月24日,環保督查人員在河北邯鄲一企業檢查。攝影/章軻
2016年11月26日,*環保督察組正在受理群眾來電。攝影/章軻
氣體檢測儀,VOC檢測儀,氣體報警器,可燃氣體檢測儀,有害氣體檢測儀,一氧化碳檢測儀,臭氧檢測儀國瑞儀器
儀表網 設計制作,未經允許翻錄必究 .? ? ?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請輸入你感興趣的產品
請簡單描述您的需求
請選擇省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