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上海辦事處)廈門興銳嘉進出口有限公司>>公司動態>>工業軟件迎來歷史性機遇
未來信息技術與物理世界的交融將是技術發展的主旋律,我國工業正處于轉型升級的攻堅時期,如何順應互聯網思維下的新工業革命,如何通過利用信息通訊技術和網絡空間虛擬系統—信息物理系統(CPS)將制造業向智能化轉型,是業界人士正在思考的問題。
日前,中國工業軟件產業發展聯盟承辦的“2014第五屆中國工業軟件發展高層論壇”在京舉行。該論壇已成功舉辦了四屆,得到了政府*、行業專家、工業軟件企業和用戶以及各大院校專家的大力支持。
會上,代表們深入探討互聯網思維下的新工業革命。*(以下簡稱*)軟件服務業司副司長陳英表示,近來圍繞德國“工業4.0”和美國“工業互聯網”的研究和討論異常激烈。信息技術的發展和運用,將給包括工業制造業在內的傳統產業變革帶來巨大的機遇。目前工業革命的本質,正是信息技術與傳統產業的融合,這與我國的兩化深度融合戰略,有著深層次的呼應。
新變革呼喚兩化深度融合
以集成電路和軟件為核心的信息技術,成為了工業革命以來,人類發展zui強大的引擎,它將成為改造提升傳統產業、促進工業轉型升級的zui核心的技術。
與會專家建議,借鑒德國工業4.0戰略,穩步推進工業云、工業大數據和工業互聯網的發展,促進我國制造業加快向智能制造、互聯制造、定制制造和綠色制造轉型。
目前,我國已經成為世界*制造大國,但發展質量仍有待提升。從具體數據看,工業增加值率只有26.5%,遠低于發達國家35%~40%的水平;制造業單位增加值能耗為日本的9倍、德國的6倍、美國的4倍多。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階段,傳統的工業發展模式難以為繼,必須依靠轉型升級實現持續健康發展。
推進工業結構調整,實現轉型升級,需要有新模式、新途徑。西方主要發達國家走過了先工業化后信息化的道路,隨著互聯網技術、云計算和大數據技術的發展,他們正在通過信息互聯、融合、深度挖掘,開始從信息化向智能化進化。這條道路是清晰的,技術演進是連續的。
但在經濟化的發展背景下,我國沒有時間,也沒有可能再重走這條老路。我國的工業化進程尚未完成,恰逢信息化和互聯網大發展的歷史性機遇,這意味著我國有機會探索一條新型的工業化道路。
兩化融合戰略,指明了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的新型工業化道路的方向。兩化深度融合戰略,進一步把兩化融合推向更大的范圍、更細的行業、更廣的領域、更高的層次、更深的應用、更多的智能,實現在四大關鍵領域的深化融合和提升,一是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產品信息化、企業信息化集成應用和融合創新,二是推進產業集群兩化融合,三是推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四是培育新興業態。
*成立以來,對推進兩化融合從理論到實踐都進行了積極探索。在理論層面,*明確了推進兩化融合的內涵,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實現工業跨越式發展;明確了當前階段的zui主要任務,即利用信息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促進工業轉型升級。在實踐層面,從企業、行業、區域三個維度,*采取有效措施加強信息技術推廣應用,我國涌現出了一大批典型應用企業和重點行業及領域。各地區、行業、企業也結合自身條件和實際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范圍內技術產業革命已呼之欲出,在一些國家和地區已開始顯現出推動力。我國伴隨著兩化深度融合的推進,工業軟件產業也將迎來難得的歷史性發展機遇。目前政策環境良好、市場氣氛濃郁,國家提出的“自主可控”的基本要求,也為工業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滲透性和帶動性,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帶來了歷史性機遇。
政策環境良好
我國正在積極營造工業軟件產業發展的環境,不斷加強政策指引、加大資金支持、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建立健全標準體系,做好監管服務和安全保障。
為細化《關于加快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的若干意見》,*制定并實施了《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專項行動計劃(2013~2018年)》(以下簡稱《兩化深度融合專項行動計劃》),提出了中*推進兩化深度融合的具體舉措。
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技術改造專項、工業轉型升級資金、中小企業發展資金等手段都在向兩化深度融合專項行動傾斜。為加大對工業轉型升級支持力度,*正在爭取新的增量資金,以強化對信息技術重點領域的支持。
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塑造良好的市場環境,*在2013年取消和下放17項行政審批事項,著力加強公共服務和市場監管,充分肯定并發揮市場的基礎性作用,要求行業協會做好行業自律、企業服務、市場拓展等方面工作,承擔起行業信息化組織推廣的責任。
目前,智能制造、智能監測監管、工業軟件、工業控制、機器到機器通信、信息系統集成等領域在加快制定相關技術標準,抓好標準的評估、試點、宣貫和推廣應用,建立健全標準體系。
在監管方面,*要求拓展監管領域,創新監管手段,加大對電信市場、互聯網信息服務、電子認證服務等領域的市場監管,規范企業市場競爭行為,加強行業自律,提高服務質量,維護廣大用戶合法權益,同時加強對重要信息系統的安全管理檢查,加強重點領域工業控制系統的信息安全管理,強化信息產品和服務的信息安全監測和認證,做好監管服務和安全保障。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儀表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