鉑悅儀器(上海)有限公司武漢辦事處
暫無信息 |
閱讀:25發布時間:2024-11-24
冶金技術的發展見證了人類文明的進步,從新石器時代到鐵器時代,人類文明實現了偉大的跨越。考古界的專家學者們近些年來對于古代文明中冶金技術的起源和傳播展開了廣泛的研究。現有研究表明,人類對于鐵制品的使用早需要追溯到公元前3世紀。因此研究界通常認為更早時期的鐵制品主要是由鐵隕石制成。然而,由于缺乏詳細的科學分析論證,目前對于該觀點仍然存在一些爭議。近日,埃及博物館和米蘭理工大學的研究者們,通過使用布魯克便攜式XRF光譜儀ELIO對圖坦卡蒙國王墓中出土的鐵化學組成進行研究, 證實了圖坦卡蒙鐵的可能是由外太空的鐵隕石制成。
圖為:坦卡蒙國王的鐵
在該研究中, Daniela COMELLI等人利用布魯克便攜式XRF光譜儀ELIO對刃部進行了無損分析,初步確定刃部主要組成為Fe、Ni, 同時含有少量Co。為進一步確定中Ni、Co組成比例,作者選取與組成相近的22個標準樣品進行類型校準(11個已知組成的隕石和11個鋼鐵標樣),通過定量分析確定樣品中Ni含量高達10.8 % 而Co含量為0.58%,二者比例約為20。
目前大多數鐵隕石中Ni含量范圍為5~35%,而19世紀前的天然鐵礦石制成的鐵制品中Ni含量未超過4%。此外,刃部的Ni/Co比例與已認證的76塊鐵隕石中Ni/Co比例具有顯著的一致性。因此,該項研究證實了圖坦卡門刃部材料為來自于外太空的鐵隕石。
圖為:坦卡蒙鐵刃部與已認證76塊鐵隕石中Ni、Co含量對比
在本項研究中,得益于布魯克便攜式XRF光譜儀ELIO在藝術考古等領域能夠實現無損定量分析的特點,作者通過對圖坦卡門墓中珍貴文物刃部化學組成的分析,成功實現了對3500年前鐵制原材料的溯源,證實了該刃部材料為來自于外太空的鐵隕石。
產品優勢:
便攜式X射線熒光光譜儀ELIO:
1:無需樣品制備,儀器移動進行無損掃描
2:便攜式儀器,對于不規則大尺寸樣品和珍貴文物量身定做
3:單點檢測(spot)和元素分布分析(mapping),光譜解卷積定性分析和無標樣定量分析
4:分析元素范圍Na-U
5:一次分析范圍100mm*100mm,可拼接分析至無限大。
6:軟件界面操作方便,軟件功能包含儀器控制、數據采集、數據評估和顯示、生成報告等。
布魯克文物解決方案:(點擊產品名稱可查看更多產品詳情)
M6 JETSTREAM M4 TORNADO CRONO
ELIO TRACER S1 TITAN
儀表網 設計制作,未經允許翻錄必究 .? ? ?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請輸入你感興趣的產品
請簡單描述您的需求
請選擇省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