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天津市電纜總廠橡塑電纜廠>>公司動態>>電纜行業潛規則
據不*資料統計,2011年末,我國電線電纜、光纜及電工器材制造工業企業高達4000多家,同質化競爭的結果可想而知。
“為了獲得利益的Z大化,有些企業用廢舊電纜加工線芯、采用較差的導體材料、用摻入再生膠的原料生產電纜外皮……這樣的產品質量如何才能保證?”在采訪中記者經常能聽到類似觀點。
電纜被喻為國民經濟的“血管”與“神經”,然而當“血管”與“神經”出現問題時,不難想象整體運行又將出現何種情況?
“線纜制造行業準入的門檻很低,門外的人總是把線纜制造行業的利潤虛擬化,片面地認為線纜行業技術含量不高,而且投資少、*、見效快,于是蜂擁而入,盲目投資,致使市場*飽和,整個行業陷入無序競爭中。因此為了搶奪有限的市場,大家血拼價格,走低價競爭的路子,結果損失的是整個線纜行業的利益。”一位不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告訴《電氣中國》記者。
特別是前幾年,兩大電網公司均在推行低價中標,企業為獲取訂單不得不“開出”,但為了維持企業運行,不得不對原材料動手腳,有一些企業甚至采用以鋁代銅,產品性能大幅降低。
上述人士告訴記者:“然而當某地發生了火災,事后查原因,Z終的結論多半是違規操作、人為事故等,可是殊不知絕緣性能很差的電纜極易引發火災,不過那時電纜已被燒成灰燼,自然也無法對此進行判定。”
正是由于存在這種僥幸心理,許多電纜制造企業因工藝控制不嚴格引發的質量問題時有發生。
“電線電纜產品的不合格,很大一部分是因為企業沒有系統地去了解、規范線纜制作的工藝流程。例如,絕緣過程中,絕緣平均厚度或Z薄點厚度不合格、護套平均厚度達不到標準要求、偏芯等現象。”他說。
除產品質量存在重要問題外,企業偷工減料也成為行業的一大人盡皆知的潛規則。近幾年來,重金屬價格居高不下,商家們為了保證利潤,只好在原材料的采購上下足功夫,電纜的主要原材料為銅,近幾年來,銅價變動范圍從每噸25000元飆升至80000元,可謂驚心動魄,因此有些企業給電纜做了“瘦身”,產品性能自然低于國家標準。
他直言不諱道:“目前中小企業產品質量波動較大,部分企業履行產品質量主體責任意識不強,偷工減料、制假售假等質量失信和違法現象比較突出。更過分的是,有時這些現象也出現在年銷售收入過百億的大企業中。”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儀表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