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水平提高的因素很多,但是zui根本的原因是高成本。農村地區自然條件復雜,村落分散,人口密度低,很難實現類似城鎮污水紫外線消毒器等處理的規模效應。即便在發達國家,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能力也普遍滯后于城市。
筆者認為,主要原因就是污水紫外線消毒器等處理其相對成本比較高。一般估計,農村生活污水的戶均建設成本在5000元左右,一些地區甚至超過萬元;一個行政村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工程的初期建設投入,根據人口規模的大小,從數十萬到數百萬不等。這對絕大多數地方政府而言,都是不小的財政負擔。
然而,這僅僅是農村生活污水處理高成本問題的冰山一角。許多隱形的成本還沒有得到充分的重視。例如,一個農村投入100萬元建設的處理設施,規劃運行40年,結果5年左右就因為無法正常運行而廢棄。此時實際的噸水處理成本將是規劃設計的噸水成本的數倍。這一現象并不鮮見。許多地區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示范工程,都不可避免地陷入“一離開示范就死”的怪圈。在太湖流域農村地區,一些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紫外線消毒器等設施甚至被當地老百姓稱為環保垃圾。
筆者認為,我國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的高成本難題與當前的模式選擇有很大的關系。由于農村生活污水處理長期被忽視,政府還是習慣于采用城鎮生活污水處理的方式,希望通過大的投入解決問題,而忽視了農村的特殊性。主要表現在:
首先,重紫外線消毒器等工程技術有效性,而輕成本有效性。真正影響技術突破、推廣應用的核心要素是成本。如果不考慮成本問題,生活污水處理基本不存在任何技術難題,可以處理到任意水平。農村生活污水尤其如此。一方面,相對而言,農村污水處理成分相對簡單、污染物濃度較低,已經有紫外線消毒器等大量成熟的技術;另一方面,不同技術對收集管網、能源動力、物料等的需求都不一樣,對應的成本投入也差異很大。農村真正需要的并不是世界的工程技術,而是成本能夠被政府、村集體和村民等相關主體所接受的紫外線消毒器等實用技術。
但無論是在基礎研究還是在工程示范方面,國家和各級地方政府投入巨資開展的*技術研發,都很少考慮到技術的成本有效性。在我國已有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指南或導則當中,基本不涉及對成本有效問題的衡量。在實際工程的規劃設計中,主要通過拉長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紫外線消毒器等設施的運營年限(往往被設定為40年~50年)來合理化成本,或者干脆利用管理運營環節的噸水成本作為整個工程的成本。于是就出現了許多號稱低成本甚至*的設施也普遍存在高成本問題的怪事。
其次,過度依靠政府,缺乏因地制宜多元化的考慮。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屬于混合物品(介于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之間),政府應當承擔部分責任,但是不能過度,更不能事事包攬。而從實踐看,絕大多數地方政府幾乎包攬了規劃設計、建設和管理運營的全部責任,而忽視了村民和村集體的需求和積極性,導致各環節的成本都居高不下,成為政府的沉重負擔。同時,政府包攬的結果往往是一刀切的做法,與農村地區千差萬別的社會經濟狀況嚴重不匹配,也是紫外線消毒器等諸多設施提前失效的重要原因之一。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儀表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