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石家莊凌卓環保設備有限公司>>公司動態>>江蘇為南水北調關停化工廠800多家
原題:攻克“流域治污*難"
——南水北調東線治污樣本紫外線消毒器等解讀
初秋的南四湖碧波蕩漾、白鷺翩翩,微風吹過,濕地蘆葦隨風飄蕩。南水北調東線治污11年,沿線COD(化學需氧量)平均濃度下降85%以上,氨氮平均濃度下降92%,黃河以南36個考核斷面達標率從2002年的5%提高到。
昔日的一條條“醬油河"變成汩汩清流,創下了流域治污史的*。南水北調東線如何攻克“流域治污*難"?
思路決定出路:一體化措施綜合治污,重拳減排“壯士斷腕"
“先治污后通水",這是國務院明確提出的南水北調調水原則。為了治污,國家確定治污項目426項,總投資153億元,構建“治理、截污、導流、紫外線消毒器等處理回用、整治"一體化治污體系。
山東提出“治、用、保"理念。所謂“治",即污染治理,就是通過結構調整、清潔、末端治理等全過程污染防治,使流域內一切外排水確保常見魚類穩定生存后再排向環境。所謂“用",就是建設中水調蓄水庫,實現再生水資源的循環利用,減少廢水排放。所謂“保",就是生態修復和保護,建設人工濕地水質凈化工程,形成一個生態屏障。
中水截蓄導用工程是保障調水水質的重要措施之一。“山東紫外線消毒器等21個項目全部完工,均達到了設計功能要求,通過截蓄導用聯合調度,每年可消化中水2.06億噸,削減化學需氧量近5萬噸、氨氮3000多噸。"山東省南水北調工程建設管理局局長王安德說。
江蘇省南水北調辦公室副主任張勁松說,全省融節水、治污、生態保護為一體,重拳減排,累計關停沿線化工企業800多家,在調水源頭的江都,搬遷關停了11家污染企業,建成生態防護林1萬畝。
江蘇沿線結構性污染十分突出,僅徐州市的工業點源治理就有23項。市環保局污防處處長黃利民說,徐州是大運河在江蘇省的zui后一道關口,大運河在徐州境內綿延120多公里。三年多來,他們堅決關閉重污染企業,對嚴重影響奎河、沛沿河斷面水質達標的30家企業實施關停整改。徐州沿線的造紙廠大大小小有100多家。經過產業結構調整后,現在只留下10多家。
淮安增加了6座污水處理廠,列入治污規劃的6座污水處理廠均滿負荷運轉。“但這還遠遠不夠。"有關負責人說,淮安市加大了治污力度,6座污水處理廠都將擴建紫外線消毒器等二期,它們將成為淮安市境內運河水質變清的zui大功臣。
機制保障有力:把治污納入考核,絕不讓污水進入輸水干線
江蘇把南水北調治污工作作為重點考核內容。積極推行“河長制",建立治污項目包干制。“我們的治污責任主體非常明確。"省南水北調辦治污處處長張樹麟說,按照“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與沿線相關市政府簽訂責任狀,實行嚴格考核。
行使“環保*審批權",在江都區是一條硬邦邦的“鐵律"。據統計,僅三年,江都區就在“清水走廊"上否決了124家有污染的項目“落地生根",投資總額達到了60多億元。
徐州市專門出臺了水環境質量補償方案,實行水環境資源污染損害補償機制,全力打造南水北調清水廊道,成為南水北調東線*個推行水質達標區域補償的地級市。
淮河在江蘇省匯水面積約27萬平方公里,對于已經達標的這些斷面,如何保持水質穩定?他們在14個控制斷面上設立自動監測站,每4個小時傳送一次數據,保證水質穩定達標。
為給紫外線消毒器等處理的達標排放的尾水找出路,江蘇省總投資12.5億元,重點建成了江都、淮安、徐州等截污導流工程。將污水處理廠和少數工業企業經處理達標排放的尾水攔截,通過埋設管道、疏浚老河道等方式導走,不再進入南水北調東線輸水干線,實現南水北調東線江蘇段干線輸水水質穩定達到Ⅲ類水目標。
山東沿線各地把嚴格環境影響評價作為控制新增污染源的重要手段,按照“先算、再審、后批"的程序,嚴控高排放高污染行業發展。上下聯動的環保工作機制發揮出了強大的合力。據不*統計,“十一五"期間,沿線9市共拒批和緩批高耗能、高污染企業510多家,涉及投資近190億元。嚴控高耗能高污染項目上馬,對不符合環保、節能條件的項目,一律不予審批。
結構調整“壯士斷腕"。山東在全國實施嚴于國家標準的地方性標準,其中CODzui高嚴于國家行業標準6倍多,氨氮zui高嚴于國家行業標準7倍。
濟寧市把“生態立市、提升綠色競爭力"作為基本方略,全面開展流域環境綜合整治,先后完成211個工業點源深度治理項目,淘汰255家企業落后產能,水環境質量改善幅度居全省前列。
長效管理見效:給尾水找出路,建人工濕地,構筑水污染防治“鋼鐵防線"
位于東線的源頭江都截污導流工程,作為南水北調東線*個投入運行、*個發揮效益的截污導流工程,無論是在機聲隆隆的機房值班,還是在全長22.84公里的管線上巡查,工作人員個個精神飽滿。“自2009年工程運行以來,三陽河、通揚河等主要污染物的濃度指數呈下降趨勢,水質得到改善。"江都截污導流工程管理處副主任唐靜說,他們的工作主要是在線監測泵站運行情況,因為截污導流工程的進水口與污水處理廠的出水口門全部對接,通過在線監測,保證24小時滿負荷正常運轉。
作為江蘇省經濟欠發達地區的洪澤縣,有著一條尾水處理生態走廊。在洪澤縣的這條生態廊道里,處理過的工業和生活污水紫外線消毒器等處理達標之后,還要在生態廊道里呆上21天,使水質達到*二類標準后排放,這相當于為達標廢水再洗了一把“生態澡"。
“‘污染治理、循環利用、生態保護’系統推進的流域治理體系,是山東省在多年流域治污實踐中總結出的一條成功經驗,可以實現污染治理、紫外線消毒器等再生水循環利用、生態修復和保護的有機結合。"山東省環保廳廳長張波說。
通過建設人工濕地凈化工程,充分發揮環境自凈能力,初步形成了“治理一個流域、培育一個濕地、造就一個生態地域"的新格局。目前,調水沿線已建成人工濕地13.7萬畝,修復自然濕地14.8萬畝,桃花水母等物種再現南四湖。目前,示范區內植物種類已達54種,鳥類達到200多種,每年以濕地作為中轉遷徙地的候鳥達100多萬只。
棗莊市對全市所有河流實施全流域、全過程、的立體治理,7條主要河流全部達到調水水質要求,河流野生動植物減少趨勢得到遏制,魚類由河流水質zui差時的5種恢復到現在的37種。
山東省將針對不達標斷面實施“一河一策"治理,加快解決污水直排問題,對沿線城鎮污水處理廠實施進一步的升級改造,同時進一步實施“退耕還濕",采取進一步從嚴審批和區域限批等強有力的行政措施,保證治理目標的實現。
江蘇省進一步完善“清水廊道"工程,新建豐縣、沛縣、新沂市等尾水資源化利用及導流工程,實施三個不穩定達標斷面達標方案,進一步實施污水處理廠配套管網建設,健全沿線水質自動監測站網,在省轄14個控制斷面全部建成水質自動監測站,實現水質全程監控。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儀表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