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水溝”變身“生態廊道”
株洲網訊(株洲日報 見習記者 易蓉)日前,從龍母河建設指揮部傳來消息,龍母河已完成區域合圍,首條主干道龍溪路、首條跨橋九龍橋年底即可竣工通行,這條集水利、防洪、景觀、生態和水資源循環紫外線消毒器水消毒處理等利用于一體的“兩型”水利示范帶,其雛形已現。
紫外線消毒器水消毒處理等綜合整治水患、水污染
據介紹,龍母河發源于株洲與瀏陽交界處,流經云田、鋪鎮,進入株洲中心區,流域面積246平方公里,干流長29公里,是株洲湘江北部重要支流。以前,由于流域內地勢低洼,水患嚴重,再加之流域內沒有污水處理廠,污水直排進湘江,綜合整治迫在眉睫。
據云發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整治工程將統一建造多級雨水凈化排放系統,使雨水在源頭被分散削減,在過程中被控制凈化,在末端排放口進一步紫外線消毒器水消毒處理等治理,將雨水徑流對龍母河的影響降到zui低。
另外,在云龍地區污水已有30%以上的再生水回用比例的前提下,對雨水采用間接利用方式:通過設置透水路面等措施減低地面徑流系數,讓雨水作為地下水補充水。經過紫外線消毒器水消毒處理等多級生態處理后,雨水zui終排入龍母河,作為湖泊景觀補充水。
整個工程完工后,曾經的臭水溝,將*變身“生態廊道”。
向城市綜合體轉型
龍母河流域,還被納入“一江四港”綜合整治,開始向集休閑、旅游、文化為一體的城市綜合體轉型。
流域內的主干道龍溪路,采取“堤路結合”的方式。磐龍湖湖區內將配置大面積濕地,形成省內zui大的城市濕地公園,還為中華蟾蜍、赤腹松鼠等野生動物設立生態廊道。
在龍母河的下游,將建成一座文化主題島——升龍島,島上建造升龍閣和諸子書院,傳承老城的歷史文脈。盤龍路以隧道形式貫穿其中,連接南北兩岸,登高遠眺,匯龍湖周邊美景盡收眼底。
“5年后,這條紫外線消毒器水消毒處理等‘兩型’水利示范帶,也將成為產業集聚的經濟帶,人氣集聚的文化景觀帶。”該負責人期許。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儀表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