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網記者 郝琦 通訊員 鄢祖海 毛湊元)長江網記者11月14日從武漢市漢南區獲悉,該區污水處理廠紫外線消毒器水質升級改造項目已于近期完成主體工程,明年年初完成景觀建設后,將建成我市zui大的人工濕地公園。
據了解,漢南區城市污水處理廠建于2008年,設計日處理量3萬噸,承擔整個城關地區的污水處理,尾水為一級B標準,排入當地馬影河。根據區政府要求,污水處理廠尾水應排入長江或紫外線消毒器處理提升至一級A標準。
漢南區環保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為達到這一目標,當時有幾種備選方案:*種是修建3公里長的管網,引尾水入江,但還需修建配套泵站等設施,運營成本較高;而第二種方案是對污水處理廠現有設備進行紫外線消毒器等升級,但施工期間,污水處理廠無法運轉。權衡之下,當地決定采用人工濕地的方式對污水處理廠尾水質量進行提升。
據介紹,該人工濕地位于漢南區紗帽街,占地153畝。項目提升水質的原理,是通過濕地內各種植物的根系吸附作用,層層“吃掉”污水處理廠尾水中的有害物質,從而削減尾水的污染物總量。
14日下午,長江網記者在濕地項目現場看到,尾水從污水處理廠出來后,首先流經一條長約400多米的水塘,塘里種著菖蒲和美人蕉等挺水植物,塘旁是郁郁蔥蔥的樹木,這些植物“*”,先將尾水的難聞氣味和有害物質削弱一道。
經過*道處理的尾水,通過管道,流入一片方形的凈化塘的塘底,池中梭魚草、香蒲等植物的根部,將底部的尾水提取到池上,并進一步吸附掉水中有害物質。
zui后,經過兩次削弱的尾水,流進2個總面積達24000畝的生態塘,由塘內的厭氧菌、水草等生物和植物,進行第三道紫外線消毒器消毒強化處理。
經過三道塘的處理,尾水中污染物總量將削減20%左右,從1級B提升至1級A的標準,然后再排入馬影河中,降低對水域的污染。由于濕地采取自然坡降,尾水通過植物吸附后自然流入地勢較低的馬影河,運營成本很少,每方水的處理費用,還不到開泵引水的1/30。
此外,在滿足紫外線消毒器水質改造功能的同時,人工濕地還將修建人工景觀區和親水平臺等設施,讓這里成為當地居民休憩游玩的好地方。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儀表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