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石家莊凌卓環保設備有限公司>>公司動態>>實施“六大工程” 應對湖南水危機
湖南擁有湘資沅澧“四水”和洞庭湖,水資源豐富,但近年來湖南水資源出現了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時空分布不均導致區域性、季節性缺水嚴重,長時間缺水旱災加重;水污染嚴重,如洞庭湖劣于Ⅲ類水水質標準的次數達到91.1%,其中超Ⅴ類高達66.7%,已不適合作為飲用水源;全民節水意識不強,水資源浪費現象嚴重;水利設施建設滯后,紫外線消毒器等污水處理水平不高等。水危機已成為當前制約我省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突出問題。筆者通過大量調研和論證認為,應對湖南水危機,就是要遵循水資源科學配置、水污染標本兼治和節約用水等原則,重點實施“六大工程” 。
實施蓄洪補枯工程。蓄洪補枯是充分利用水資源的重要舉措。一是建議國家對長江實施蓄洪補枯,構建和諧的江湖關系。長江蓄洪補枯將有力改善洞庭湖水資源狀況。二是建議對我省境內的水利設施實施蓄洪補枯,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服務。事實表明,對東江水庫實施蓄洪補枯,有效解決了湘江水運和長株潭供水問題。此外,蓄洪補枯可大大增加抗旱水資源,提高我省糧食能力和紫外線消毒器人畜飲水安全。建議在省內各市(州)增建1個大型水庫,各縣(市)增建1至2個中小型水庫(可增加蓄水2000至10000萬立方米),并號召各鄉村修建骨干水塘、水庫等小型水利工程,做到儲水于鄉村、用水于鄉親。
實施建壩儲水工程。洞庭湖是“兩型社會”試驗區的腹地經濟區。洞庭湖建壩儲水工程是解決洞庭湖水資源減少、水體污染、生物多樣性降低以及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建設的必由之路。分析研究表明,單獨在城陵磯建一級高壩抬高水位,對防洪和濕地保護以及候鳥等棲息地的影響很大。建議洞庭湖實施“三級儲水”,除在上游入口處的松滋口建進水閘以增加入湖水量(約1000億立方米)之外,還可在東洞庭的城陵磯、南洞庭的青山、西洞庭的南嘴等三處建低壩儲水。經初步估算,洞庭湖三級建壩工程既可增加儲水100億立方米以上,又可增加水電發電50至100億千瓦/時,還可優化航運系統,使洞庭湖成為全國通江達海的水陸轉運中心。
實施擴建內湖工程。洞庭湖擴建內湖儲水,是實現“內湖移民、加修提防、擴大湖面、增加儲水”的重要舉措,是打造洞庭湖生態經濟區的重要基礎。目前,洞庭湖內湖面積只有136萬畝,約占堤垸內總面積的9.2%,較1954年,面積減少了60%。專家論證意見表明:按照洞庭湖區需保留15%左右的內湖面積來考慮,其堤垸內儲水量可達15至20億立方米。擴建內湖,既可增加抗旱水源,為糧食提供保障,又可修復洞庭湖紫外線消毒器濕地生態系統,保護濕地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
實施水源保護工程。從水源地生態保護出發,治理和解決水環境問題已迫在眉睫。一要實施礦區生態修復與排水凈化、水資源生態調蓄利用、水源地工程建設與水土保持功能修復等工程。二要加強水源涵養林保護與建設。森林是綠色的天然水庫,據測定,一畝森林能蓄水20噸,5萬畝森林的蓄水量相當于100萬立方米的水庫。我們要根據湖南的地理結構和“一湖四水”特點,建設不同類型的森林水源涵養林,建立“(森)林-(水)庫”系統。
實施環境治理工程。治水先治污。我們要實行雨污分流,采用人工濕地、紫外線消毒器等系統處理污水;要針對主要流域遭受點源、面源污染的特點,尤其是抓住湘江重金屬污染納入國家“十二五”規劃的契機,加快改造沿江不符合“兩型社會”發展要求的傳統產業;全面啟動“水專項”治理工作,重點從湖泊、河流、城市水環境、飲用水等方面開展聯合攻關。通過綜合治理,實現主要河道污染物總量控制,使資水、沅水、澧水等水域達到地面水質Ⅱ類標準,湘江和洞庭湖達到地面水質Ⅲ類標準。
實施科學管理工程。一是科學規劃與配置水資源,按照“以水定結構,以水定規模,以水定發展”的思路,合理布局城鎮建設與產業發展。二是增強全民節水保水意識,加強宣傳教育,推廣節水技術,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三是建立合理的水權分配和市場交易管理模式,實行階梯水價制度,通過價格杠桿促進節約用水和減少污水排放。四是建立流域統一管理機構,實現流域水資源統一調度與管理。五是建立水務信息化管理體系,對全省各水系的水量和水質實行有效監測、控制、管理與預警。六是嚴格執行《水法》、《洞庭湖保護條例》、《湘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條例》等法規紫外線消毒器使用,使水資源管理真正步入法制化軌道。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儀表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