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線消毒技術有著悠久的歷史, 1910年法國的Cernov deow 和Henv i 實現飲用水紫外線消毒器的應用,1960年以后,出現了較多的新型、的紫外光源,促進了紫外線消毒技術的發展。在美國、加拿大等北美國家,污水處理中污水紫外線消毒器的應用開始普及。歐洲目前也積極的開展這方面的研究和實際應用,日本于近幾年也在十幾個污水處理廠安裝了污水紫外線消毒器裝置,進行開發、利用。
在中國,人們也接觸到這項技術,一些專家學者進行了這方面的研究、試驗,污水紫外線消毒器的應用技術在我國正逐步推廣。韓佳音等2007年對廣州市13所三級醫院污水處理方式調查,除2所專科醫院采用紫外線或氯化法消毒、1所綜合性醫院使用臭氧加紫外線法消毒外,其余10所醫院均采用二氧化氯消毒。然而,封永建和高文征2011年對西寧市部分醫院污水處理效果調查,醫院污水采用二氧化氯消毒法占78.57%,少部分醫院采用臭氧消毒法、次氯酸鈉消毒法和紫外線消毒法。
紫外線消毒技術作為物理消毒方式的一種,具有廣譜殺菌能力,無二次污染。經過20多年的發展,已經成為成熟可靠環保的消毒技術,在國外多個領域得到了廣泛的運用。在我國由于對紫外線消毒技術的了解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污水處理中污水紫外線消毒器的應用不多,zui近幾年才逐步興起。 孫曉寧(2007)對紫外線滅活三種代表性微生物的研究。使用一套密閉式紫外線消毒器裝置,以大腸桿菌、酵母菌和枯草芽飽桿菌為代表性微生物進行滅活實驗。實驗結果表明,使用紫外線滅活大腸桿菌,照射初期滅活效果明顯;存活數和滅活率隨生物負荷的增加而增加。在照射水層厚度為5mm時,濁度對紫外線滅菌效果影響有限。使用紫外線滅活酵母菌,存活數沒有隨生物負荷的增加呈規律性變化;但滅活率隨生物負荷的增加而增加。使用紫外線滅活枯草芽抱桿菌,存活數和滅活率都隨著生物負荷的增加而增加。24h培養的酵母菌和枯草芽抱桿菌對紫外線的敏感度較高,滅活效果好。王靜(2012)污水處理中紫外線消毒試驗研究,結果表明,紫外線消毒對細菌、糞大腸菌群有很高的滅活率,靜態試驗試驗中經紫外線照射分別105s后、動態試驗試驗中經紫外線照射分別20s后糞大腸菌群數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 —級A標準;水樣中濁度、微生物初始濃度、照射水層厚度對紫外消毒效果有一定的影響;紫外線照射對水樣的pH值、濁度影響很小,COD值有小幅度增大。紫外線消毒后微生物存在光復活現象。紫外線照射時間短,復活程度高,照射時間增加,復活程度降低,*滅活的水樣沒有復活能力,因此可以增加照射時間,提高照射劑量來減少微生物的復活。此外,試驗還發現紫外線和次氯酸鈉聯合消毒采用先紫外線消毒器消毒再投加次氯酸鈉的效果*(紫外線照射15s和次氯酸鈉投加量lmg/L),該方法能夠明顯縮短紫外線照射時間和次氯酸鈉的投加量,同時次氯酸鈉有持續殺菌作用,抑制光復活現象的發生,解決了紫外線消毒沒有持續殺菌效果的問題。封永建和高文征(2011)通過現場填寫調查表和采樣檢測方法, 對西寧市不同級別醫院污水處理設施情況和消毒效果進行了調查和檢測。凡經醫院污水紫外線消毒器消毒處理后的污水中均未檢出沙門菌, 96.43%污水樣未檢出志賀菌,采用醫院污水紫外線消毒器消毒后污水合格率較高。
與其他的污水消毒技術相比,紫外線消毒技術因其安全、易操作、殺菌快速有效的優點而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儀表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