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TV110便攜式測振儀的使用說明書.
閱讀:196發布時間:2021-11-28
時代TV110便攜式測振儀使用說明
*章 時代TV110便攜式測振儀的概述
1.1適用范圍
本儀器適用于常規振動測量,尤其是旋轉或往復式機械中的振動測量,它不僅可以測量振動的加速度、速度、位移,而且還可以進行簡易故障診斷和打印輸出。
本儀器的技術性能符合國標GB/T13823.3中正弦激勵法振動標準的要求,可廣泛地應用于機械制造、電力、冶金、車輛制造等領域。
1.2基本原理
本儀器采用壓電式加速度傳感器,把振動信號轉換成電信號,通過對輸入信號的處理分析,顯示出振動的加速度峰值、速度真有效值或位移峰- 峰值,并可打印出相應的測量值及加速度的頻譜圖。
1.3基本性能指標與技術參數
1.3.1 測量范圍
加速度:0.1-199.9/ s m (峰值)
速 度:0.01-19.99cm/s (有效值)
位 移:0.001-1.999mm(峰-峰值)
1.3.2頻率范圍
加速度:10-500Hz、10Hz-1KHz、10Hz-10KHz
速度:10-500Hz、10Hz-1KHz
位移:10-500Hz
1.3.3允許誤差:±5%±2數
1.3.4其它技術參數
1)使用環境溫度:0~40℃
2)電源:鎳氫電池4 節1.2V
3)外型尺寸:270mm×86mm ×47mm
4)重量:650g
1.3.5 主要功能
1)配有打印機,可打印測量值和加速度頻譜圖;
2)具有電源欠壓指示功能;
3)可設置限界:對限界外的測量值能自動報警(屏幕顯示閃爍“LIMIT ”);有關其設置請參照3.7
4)可設置并打印出日期
5)具有存貯/ 刪除功能:可存/ 刪100 個測試值(WAV E 方式,其存貯結構)或10幅頻譜圖(SPEC 方式);
注:WAVE、SPEC是本儀器的兩種測量方式, WAVE方式主要用于對測量對象的振動狀況進行快速測量(得出其振動幅值),SPEC方式則可得到振動的頻譜信息,并利用這些信息進行簡易故障診斷。
1.4儀器基本配置及各部分名稱
1.4.1 基本配置
TV110 主機:1 臺 磁性吸座:1 個
微型打印機:1 臺 傳感器握把:1 個(可選)
傳感器:1 支 傳感器觸針:1 個(可選)
充電器:1 個
1.4.2儀器各部分名稱
1.4.2.1 主機和微型打印機
主機和打印機各部分名稱
1. 堵板 2. 傳感器插座 3. 充電器插座 4.TV110 主機 5. 打印機紙倉 6. 微型打印機 7. 顯示屏 8. 鍵盤
9. 打印機開關 10.電源開關
1.4.2.2 傳感器
傳感器各部分名稱
1 定位套 2. 固定接頭 3.護套 4. 連線 5. 接線口 6. 外殼 7. 底座
1.4.2.3 液晶屏
設日期指示 測量方式指示 設限界指示
測量單位指示
點、次號指示
低電壓指示
數據區
測量參數指示
測量帶寬指示
全屏幕液晶顯示及顯示功能
1.4.2.4 鍵盤
① 測量功能鍵
RUNSTOP測量鍵:按該鍵進行測量。
② 模式設置鍵
a)WAVESPEC測量狀態設置鍵:用于在WAV E(波形測量方式)、SPEC(頻譜測量方式)兩種測量方式間進行切換。
b)A.V.D測量參數設置鍵:用于在 A(加速度)、V(速度)、D(位移)三種測量參數之間進行切換。
c)BAND 測量帶寬設置鍵:用于在10—500Hz、10Hz—1kHz、10Hz—10kHz三種測量帶寬之間進行切換。
③ 打印功能鍵:
a) PF 空走紙鍵:打印紙空走八行。
b) PD 數據打印鍵:打印測試數據。
c) PG 頻譜圖打印鍵:打印頻譜圖。
④ 數據存儲與刪除功能鍵:
a) SAVE 存貯鍵:保存測試數據或頻譜圖。
b) DEL 刪除鍵:刪除測試數據或頻譜圖。
c) POINT 點號鍵:進入或退出點號調整狀態。
d) TIMES 次號鍵:進入或退出次號調整狀態。
⑤ 輔助功能設置鍵:
a) DATE 日期鍵:進入或退出日期調整狀態。
b) LIMIT 限界設置鍵:進入或退出限界調整狀態。
⑥ 數字調整鍵:
減一鍵: 加一鍵;用于對日期、限界值、點次號等數字參量進行調整。
第二章 時代TV110便攜式測振儀的快速操作入門
2.1開機
先將傳感器插頭接入主機傳感器插口,然后打開電源開關,此時電源接通。液晶屏全屏顯示二秒鐘后,將顯示信息(開機時的顯示界面,此時屏幕所顯示的測量參數、帶寬為缺省值)。如果您需要的測量參數與本儀器的當前狀態相符,便可進行測量,否則須重新設置。
2.2 設置日期
例1:將日期設置為 2001年1月24日
*次按DATE 鍵,屏幕顯示為上次設置的年份(缺省設置為88)。
連續按 鍵13次,示值遞增為01。
年份設置
第二次按DATE 鍵屏幕顯示為上次設置的月份(缺省設置為 5),按 鍵4 次,將月份調整為1。
月份設置
第三次按DATE 鍵,屏幕顯示為上次設置的日期(缺省設置為1),按 鍵23次,將日期調整為24。如日期設置
第四次按DATE 鍵,退出日期調整狀態。
2.3 測量、存貯并打印一個數據:
例2:要測量一個位移值并放置在2 點3 次的位置上,然后打印出來
①先調整好點次號和測量參數、帶寬(此步驟可省略)
假設開機時儀器狀態為POINT = 0 ;TIMES = 0 ;加速度;10Hz~500Hz;
所示。按 POINT 鍵,屏幕上點號下橫線顯示,此時按 鍵兩次,點號被設置為2 號,按 A.V.D 鍵兩次將測量參數設為位移;再按 TIMES 鍵,屏幕上次號
下橫線顯示,此時按 鍵三次將次號設置為3號
②測量
按RUN/STOP 鍵進行測量,測試值顯示在屏幕上。再按RUN/STOP 鍵結束測量。
按SAVE 鍵將測量值存入。
此時屏幕沒有變化,但測量值已存入,若要驗證這一點,請按POINT 鍵或TIMES 鍵,儀器將調出第2 點3 次的測量值顯示在屏幕上。
(如果該單元已有存貯值,則提示符亮,按 DEL 鍵刪除原存貯值后再按SAVE 鍵保存。)
④打印
打開打印機開關,按PD 鍵,將打印出2 點所對應的十個數據。
通常,我們只希望打印出1 或2 個測量值,此時我們可先將這些數據存入點號的第0 或1 次,再按步驟④打印,在打印出我們所希望得出的數據后將打印機開關關上(將開關撥到off位置上),約1 秒鐘后打印機將停止工作。
以前測量的數據
本次測量的數據
沒有數據,均打印為 0
點號
日期
測量帶寬
測量參數
打印數據
2.4 測量、存貯并打印一幅頻譜:
例3:測量一幅頻譜圖并將之保存在第6 點,然后打印出來,開機后
①按WAVE/SPEC鍵進入SPEC狀態
②按POINT鍵進入點號調整狀態,按鍵將點號設為6;
③如果帶寬設置不合適,請按BAND鍵調整帶寬。
④按RUN/STOP鍵,此時開始測量并計算頻譜圖,SPEC 標志閃爍;當SPEC 不閃爍時測量結束。
⑤按SAVE鍵將頻譜存入。(若該地址內已有數據,則提示符亮,按 DEL鍵刪除原存貯值后再按SAVE 鍵保存。)
⑥打開打印機開關,按PG鍵,打印出頻譜。
有時,我們只對頻譜圖的低頻部分感興趣,我們可在打印完這部分后關閉打印機,方法同上例。
注:也可不保存而直接打印出頻譜:按步驟①、③、④、⑥進行,此時打印出的即為當前所測的頻譜
第三章 時代TV110便攜式測振儀的使用與操作
3.1啟動
3.2 測量
在WAVE方式下,按 RUN/STOP 鍵進行測量,瞬時值不斷顯示在屏幕上。此時鍵盤被,其它鍵均不起作用。第二次按RUN/STOP 鍵,示值為按鍵前*后一次測量值。在SPEC 方式下,按一下 RUN/STOP 鍵進測量狀態,在測量狀態屏幕顯示此時振動加速度的幅值,同時“SPEC”閃爍以表示本系統正在進行數據處理,約 10秒鐘后屏幕上“SPEC”靜止,系統數據處理完畢。
3.3設定測試日期
①*次按DATE 鍵設定年,屏幕顯示。按 鍵(減 1)或 鍵(加 1)進行調整;
②第二次按DATE 鍵設定月,調整方法同1;
③第三次按DATE 鍵設定日,調整方法同1;
④第四次按DATE 鍵,退出設定狀態。
注:在日期設置狀態內,其它鍵均不響應。
3.4 設定工作方式
開機時系統默認為WAV E(測量)方式,按WAVE/SPEC 鍵可改為SPEC(頻譜)方式(其屏幕顯示),再按該鍵則返回 WAV E 方式。在 WAV E 方式下,可測量、存貯(共可存貯100 個測量值存貯結構)、打印出測量值。SPEC (頻譜分析)方式
在SPEC 方式下儀器可測量并打印出被測對象的頻譜圖(共可存貯10幅頻譜圖),進行簡易的頻譜分析和故障診斷。以下是本儀器在不同帶寬設置下的頻譜分析精度。
10Hz-500Hz 檔:頻譜分析可分析到400Hz,共400 條譜線,分辨率1Hz;
10Hz-1KHz 檔:頻譜分析可分析到800Hz,共400 條譜線,分辨率2Hz;
10Hz-10KHz檔:頻譜分析可分析到3.2KHz,共400 條譜線,分辨率8Hz。
3.5設定測量參數
系統默認為上次關機時0 點設置的測量參數,按A.V.D 鍵可循環顯示A(加速度)、V(速度)、D(位移)。
測量參數設置 其屏幕顯示默認界面
加速度 表示測量參數為加速度峰值
速度 v rms 表示測量參數為速度有效值
位移 mdp-p 表示測量參數為位移峰峰值
3.6設定帶寬
系統默認帶寬為10~500Hz,按BAND 鍵可循環改變帶寬。
10~500Hz 10Hz~1kHz 10Hz~10kHz
加速度帶寬調整 10~500Hz 10Hz~1kHz
速度帶寬調整 屏幕顯示
加速度10Hz~1kHz 顯示界面
加速度10Hz~10kHz 顯示界面
速度10Hz~1kHz 顯示界面
有關加速度10Hz~500Hz、速度10Hz~500Hz 顯示界面。
注意:當改變測量參數(加速度、速度、位移)時一些帶寬設置(如10Hz~1kHz 、10Hz~10kHz)會隨之更改。例如:在由加速度測量方式 10Hz~10kHz 檔向速度測量方式切換時,帶寬設置會變為10~500Hz 檔(默認值),但切換回到加速度測量方式時其帶寬設置將維持 10~500Hz 檔;同理,在由速度方式10Hz~1kHz 檔向位移方式切換并且切換返回時其帶寬設置為 10~500Hz檔。切換過程。
帶寬與參數調整設定限界①按 LIMIT 鍵進入設定限界狀態,此時按 鍵(減 1)或 鍵(加 1)可使限界值在0~1999之間調整,第二次按 LIMIT 鍵后調整量乘10倍,第三次按 LIMIT 鍵后調整量乘100 倍,其循環改變調整量;限界調整
②按其他任意鍵退出設定狀態;
③超限報警:測量時超出限界的測量值,“LIMIT”標志閃爍。
例4:設限界值為83.82/s m
按LIMIT 鍵進入限界值設定狀態,屏幕顯示所示(LIMIT 值缺省為1999)此時調整量為±1。
限界調整界面1
按 鍵,限界值為1998
第二次按LIMIT 鍵,此時調整量為±10,按鍵6 次,限界值變為1938。
第三次按LIMIT 鍵,此時調整量為±100,按鍵11次,限界值變為838。
3.8空走紙
打開打印機開關,按PF鍵,可使打印紙空走八行。
3.9打印測量數據
打開打印機開關,按PD 鍵,可打印出POINT 點所對應的十個存貯的測量數據。
3.10 打印頻譜圖
打開打印機開關,按PG 鍵,可打印出頻譜圖。
注:(在SPEC 狀態)本儀器一個點號存一幅圖,共存十幅圖。當點號下的橫線顯示時,打印點號下已存儲的頻譜圖。當點號下的橫線不顯示時,打印當前測量的頻譜圖(未保存)。若沒有進行測試,打印機將不動作。
需要說明的是:TV110打印出的頻譜圖,橫坐標為頻率f,單位Hz,縱軸為加速度,單位2/ s m (頻譜圖把測試頻率范圍自動分為10 份,每份為1/10 頻率范圍;其中X 軸坐標由測量帶寬決定,10Hz-500Hz 檔:40Hz/Div ;10Hz-1KHz 檔:80Hz/Div ;10Hz-10KHz檔:320Hz/Div。儀器可根據實際信號大小自動設置Y 軸單位。關于如何測量、打印信號頻譜;例如:采用10~500Hz檔測量并打印出一幅頻譜圖,其打印頻率范圍為 0~400Hz
有關打印機的使用與維修請參見5.1.7
3.11 設定點號
按POINT 鍵,屏幕上點號下橫線亮,系統進入點號調整狀態,此時可按鍵或鍵可調整點號,再按一下 POINT 鍵(或其它功能鍵)點號下橫線滅,退出點號調整狀態。
WAV E 方式下,顯示POINT 、TIMES所對應的存儲值。
SPEC 方式下,系統進入點號調整狀態,顯示POINT 指向的頻譜圖所對應的時域測量值(即在測頻譜時所測的值,該值與同條件下WAV E 狀態下的測量值相同)。
注:每個點號都有自己獨立的測量參數和測量帶寬,所以,當我們改變點號時,這些參數可能會隨之變化
3.12 設定次號
按TIMES鍵,屏幕上次號下橫線亮,系統進入次號調整狀態,此時按鍵或 鍵可調整次號,再按一下 TIMES鍵(或其它功能鍵)次號下橫線滅,退出次號調整狀態。
注:在同一個點號下的十個次號擁有同一個測量參數和測量帶寬,所以,在同一個點號下,當我們改變一個次號的測量參數或測量帶寬時,其它9個次號的測量參數和測量帶寬都會隨之改變
3.13 存貯
在WAV E方式下,按SAVE 鍵可將當前的顯示數據存入屏幕上顯示的測試點號和次號所對應的存貯單元。如果該單元已有存貯值,則提示符亮,需刪除(按DEL 鍵)原存貯值后再存(按SAVE鍵)。一個點號下包含十個次號,每個次號對應一個數據單元(即每個點號可存貯10個數據),所以本儀器一共可存100個測量值。
在SPEC 方式下,按SAVE 鍵可把測試結果存入點號所對應的存貯區。如果對應的存貯區已存有頻譜圖,則提示符亮,需刪除(按DE 鍵)原頻譜圖后再存(按SAVE鍵)。一個點號只存一幅圖,共存十幅圖。
3.14 刪除
按DEL 鍵,在WAV E方式下可刪除屏幕上顯示的測量點號和測量次數對應的存貯單元內容。在SPEC 方式下可刪除測量點號相對應的頻譜圖。
注:按 DEL 鍵不刪除當前測量值(*新測量值,即屏幕示值,與是否存儲無關)。測量結束后,關掉主機電源開關和打印機開關。
第四章 時代TV110便攜式測振儀的應用
4.1測值與頻譜分析
4.1.1測值分析
寬頻帶振動測量是很有用的“快速”振動指示器,可用于評定一臺機器工作的一般狀況或隔振的效果。實際的測量級值與以前或以后的測量級值,或公布的強度標準相比較,以判定其強度之高或低。
4.1.2頻譜分析
通過頻譜分析可以解決下列問題:
1) 求得振動參量中的各個頻率成份和頻率的分布范圍。
2) 求出振動參量各個頻率成份的幅值和能量分布,從而得到主要幅度和能量分布的頻率值。
一般情況下:我們如何利用TV110進行頻譜分析呢?
首先應測出被測對象在正常情況下的頻譜圖,然后定期測量設備的頻譜圖,通過觀察頻譜圖上的細微變化,我們可在被測對象還未出現明顯故障癥候時判斷出它可能出現的故障。我們也可以在被測對象出現故障時測出其頻譜圖與該設備正常時的頻譜圖進行比較來進行故障診斷(當然,如何根據頻譜圖來判斷設備故障要根據不同測量對象而分別對待,*好用戶能根據自己的經驗和所測設備的特點制定出一套故障的頻譜圖識別方法。
例5 :某臺設備其正常情況下所測頻譜圖
出現故障時頻譜圖3次諧波 2次諧波
通過這兩幅圖的比較,我們可判斷出該被測對象“不對中”。
如有興趣對頻譜分析進行更深入的了解,可閱讀有關這方面的*書籍。
4.1.3參數選擇
大多數測振儀都能測量位移、速度、加速度這三種參數,但在具體情況下如何選擇測量哪一種參數呢?(有關振動的各種參數可參見附錄1)當進行一種寬頻帶振動測量時,若訊號含有許多不同頻率成分,測量參數的選擇便很重要,測量位移會強調低頻成分,反之測量加速度會強調高頻成分。
速度:
經驗指出:在10~1000Hz 范圍內測量的振動速度*大均方根(有效值)能提供振動烈度的*佳指示,從振動能量的角度看來,低頻和高頻的振動有著平等的比重。實踐中,許多機器都具有相當平坦的速度頻譜。在ISO標準中,振動速度的*大均方根值被定義為測量機器振動烈度的單位。
頻率分析:
在進行頻率分析時,參數的選擇只影響分析曲線在圖表上的傾斜度,這使我們面臨一項能影響參數選擇的實際考慮,為了盡量利用儀器的動態范圍(可測的*大值和*小值之間的差)挑選*平坦的頻譜參數是有益的,因此,通常選擇速度或加速度參數供頻率分析用途。
加速度:
由于加速度測量強調高頻振動成分,當感興趣的頻率包括高頻時,這個參數便較常被采用。
位移:
位移信號的低頻成分比較顯著,因此在一般機械振動研究中,位移測量的價值是有限的。但在考慮機件之間微小余隙時,振動位移十分重要,位移也經常被用來指示機件的不平衡,這是因為通常對于旋轉頻率,也即是平衡用途上*具有興趣的頻率,有相當大的位移發生。
4.2傳感器的安裝與固定
4.2.1傳感器安裝位置的選擇
1) 首先要注意傳感器的安裝和測點布置位置能否反映被測對象的振動特征。
2) 傳感器與被測物良好固定,保證緊接觸。
3) 對小型、輕結構的振動測試,要注意傳感器及固定件的“額外”質量對被測結構原有振動的影響。
4) 傳感器測試方向與被測方向一致。
例如:
安裝傳感器應使它的主靈敏軸與需要的測量方向合一。傳感器對橫向振動也有輕微的靈敏度,但這一般可忽略不計,因為典型的橫向靈敏度小于主軸靈敏度的百分之二。
測量點的位置通常取決于測量振動的目的,拿中的軸承外殼為例,在這里測量加速度是為了監測旋軸及軸承運轉狀況。傳感器的位置應使軸承有直接通達的途徑,因此傳感器(A)所測得的軸承訊號會比從機器其它部分傳來的強的多,而(B)所檢測到的軸承振動可能被傳輸途徑上的另一個接合點所干擾,同時還可能摻雜了機器部分來的訊號。同樣(C)比(D)所處的位置更直接。對一個機器元件的各方向應取哪一個來測量,這并無一成不變的法則,但若拿軸承來舉例,我們應能通過測量軸向及其一個徑向(通常選擇預期具有*低結構強度的一個)而獲取在監測用途上有價值的信息。機械物體對力致振動的響應是一個復雜的現象,因此,即使在同一機件上而且相距不遠的兩個測量點是都會測到顯著不同的振動數值和頻譜。
4.2.2傳感器的固定方法
1) 用鋼螺栓:頻響*好。
2) 性磁鐵:不適用于加速度幅值高于 200g的范圍,且不能用于非磁性物體的測量。
3) 用膠合劑:501膠和環氧樹脂,溫度低于150℃時可短期使用。
4) 用手持傳感器(*好配觸針或握把,否則有可能產生測量誤差:測試頻率應小于1000Hz,振動能量不能太小。
4.2.3 TV110傳感器
TV110 采用的是壓電加速度傳感器
1)其結構
加速度 C
加速度 D
加速度A
加速度B
接觸點
被測物體
傳感器
不加附件直接測量 配觸針測量
被測物體
傳感器
觸針
接觸點
主靈敏方向(99%)
*大橫向靈敏方向
2%~10%
阻抗變換
彈簧
質量塊
壓電晶體
固定螺孔
2)特點:
本傳感器輸出為加速度信號(通過主機的積分電路可得出振動的速度和位移值)。其自振頻率較高(所以可測頻率范圍較寬);體積較小、重量較輕(易于測量輕型結構);靈敏度較高;通過內置阻抗變換器降低了阻抗,克服了其它壓電傳感器輸出阻抗太高、噪聲太大等缺點,提高了抗*力。
4.2.4傳感器附件的安裝與使用
4.2.4.1 磁性吸座裝配時可直接用螺栓將吸座擰在傳感器上,
1 )使用時應將吸座下的鐵片取下以保證足夠的吸力;(但在吸力足夠時可不取下)使用完應將鐵片蓋上(鐵片用于防止吸座漏磁,若長期不蓋鐵片,會使磁性吸座磁性減弱)
2)當測量對象表面不平坦或是曲面時,用吸座測量圖4-9
可能會使示值不穩定或測量結果出現偏差。
傳感器
M5螺栓
磁性吸座
傳感器
傳感器觸針(短栓)
4.2.4.2 觸針和握把其裝配
在使用觸針或握把進行測量時(特別是振動信號較小或測量對象是輕型結構時)應注意不要用力按、壓被測物體(這可能會導致被測振動的畸變)。只要使傳感器不在測量對象表面滑動或晃動即可。在測量時還應注意使傳感器主靈敏方向與被測方向一致(一般應使傳感器垂直于被測物體表面。分別為使用傳感器握把時錯誤和正確的測量姿勢)。
傳感器觸針
傳感器定位套
傳感器
傳感器握把套
傳感器尾套
第五章 時代TV110便攜式測振儀的維修與保養
5.1維修保養與注意事項
5.1.1使用環境
TV110測振儀屬精密儀器,應嚴格避免碰撞、重擊、潮濕、強電、磁場、油污及灰塵。
5.1.2充電
當屏幕上BATT 閃爍時給主機充電,應充電 8小時。充電時應關機,否則有可能引起儀器故障。
5.1.3機殼的清潔
酒精、稀釋液對機殼尤其是示窗有腐蝕作用,故清洗時,用少量清水輕輕擦拭即可。
5.1.4檢定
因測振儀器靈敏度較高且受環境影響較大,故應定期進行檢定。
5.1.5開關機
關機后不宜立刻開機,需等待5秒鐘后再開機,否則可能導致數據丟失。
5.1.6傳感器
傳感器在不用時要拔下。請勿在開機時插拔傳感器和打印機。
5.1.7打印機的維護與使用
更換打印紙:按沿前下方向推動打印紙盒蓋,便可取下盒蓋。裝上打印紙卷后,將紙卷端部插入打印頭進紙口。按動 PF鍵,直至紙卷端部穿出打印頭并露在殼外,*后裝上打印紙盒蓋。
不用打印裝置時,可先將支架支起,再將其向上拆下。注意用力要均勻,方向要正確,以免損壞殼體。為使用方便,拆下打印裝置后,還可將支架插板和支架再行裝上。為保持打印裝置接插口工作可靠,應裝上插口堵塞。
更換色帶:先拆下打印裝置,再按方法打開打印機上蓋。更換色帶后,應按箭頭指示方向旋動旋鈕以拉緊色帶。
在打印數據或頻譜時若只對打印的前半部分感興趣,可在打印完該部分之后將打印機開關關上(將開關撥到off位置上)約1 秒鐘后打印機將停止工作。
色帶 打印機上蓋 色帶旋鈕 支架 紙倉 安裝螺釘
5.2簡易故障診斷
5.2.1“BATT”閃爍
當屏幕上BATT 閃爍時,表示電池電壓已低于額定工作值,這時請關掉電源開關,給電池充電。
5.2.2打印機工作異常
當打印機工作不正常時,應立即關掉電源開關,半分鐘后再重新開機。
5.2.3數值跳動
在測量時,有些情況下示值會有緩慢的漂動影響我們讀取數據,此時我們可檢查傳感器與被測物體是否接觸可靠。如:用磁座時,應檢查被測對象表面是否平整
附錄1 :本機使用的有關定義
1)振動
是物體受到外力作用,在其平衡位置周圍做往復運動。如音叉、單擺、發動機的活塞等;
2)振動位移(振幅)
物體或質點在其平衡位置附近振動,其位置移動的幅度稱為位移,*大位移稱為振幅,用d 或S 表示;
3)振動速度
物體或質點振動的速度,是位移對時間的一階導數(dS/dt),即單位時間內的位移值,用V 表示;
4)振動加速度
物體或質點在振動中的加速度值,是位移對時間的二階導數(d2S/d2t)或速度對時間的一階導數(dV/dt)即單位時間內的速度變化量,用a表示;
5)振動頻率
物體或質點在單位時間內振動的次數,用f表示。
附錄2 :有關振動標準的部分內容
1 ISO2372機器振動分級表
振動強度 適用機器類別注:(1)Ⅰ類為小型電機(小于15kW 的電動機等);Ⅱ類為中型機器(15kW~75kW 的電動機等);Ⅲ類為大型原動機(硬基礎);Ⅳ類為大型原動機(彈性基礎)。
(2)表中 A、B、C、D 為振動級別。A 級好,B 級滿意,C 級不滿意,D 級不允許。測量速度(RMS)值應在軸承殼的三個正交方向上。
2 NEMA MG1- 12.05 大于1 馬力電機*大允許振動轉速(rpm) 峰—峰位移幅值(µm)3000~4000 25.4 1500~2999 38.1 1000~1499 50.8 999 及其以下 63.6
注:對于交流電機,使用*高同步轉速;對于直流電機,使用*大功率轉速;對于串聯和多用途電機,使用工作轉速。
3 NEMA MG 1- 20.52 大型感應電機*大允許振動轉速(rpm) 峰—峰位移幅值(µm) 3000及其以上 25.4 1500~2999 50.8 1000~1499 63.6 999 及其以下 76.2 以上2、3 兩標準由美國電器制造商協會(NEMA )制訂
4 API STD 541 成型繞組鼠籠式感應電機*大允許振動
峰—峰位移幅值(µm)
同步轉速(rpm)
彈性支座 剛性支座
720~1499 50.8 63.6
1500~2999 38.1 50.8
3000及其以上 25.4 25.4
此標準由美國石油學會(API)制訂
5 ISO/IS2373 以振動速度幅值為根據的電機質量標準
軸高H(mm)*大速度振幅rms (mm/s)
質量級別 轉速(rpm)
表中所推薦的“N”級的界限值適用于一般電機。當要求機器的等級比表中列出的等級還要高時,可將“S“級的界限值用1.6 或1.6 的倍數除之,即成為該機器的等級界限值。
此標準給出了不同質量級別、不同轉速和不同軸高電機的推薦振動極限。
附錄3 :振動頻率與可能的原因
與主軸轉速相關的頻率
*可能的原因 其它可能的原因說明
1 倍頻 不平衡
1. 軸套、齒輪、皮帶輪偏心。
1. 軸不對中或軸彎曲—如果軸向振動偏高。
2. 傳動皮帶故障
3. 共振
4. 往復力
2 倍頻 機械松動
1. 不對中—如果軸向振動大
2. 往復力
3. 共振
4. 傳動皮帶故障—如果頻率為兩倍皮帶轉速
3 倍頻 不對中通常同時有不對中及軸向間隙過大(松動)低于1 倍頻 油膜渦動(頻率低于1/2 倍頻)
1. 傳動皮帶缺陷。
2. 干擾振動。
3. 低次諧振。
4. “差拍”振動。
電源同步頻率 電樞故障
電器故障包括轉子斷條、轉子偏心、三相不平衡,氣隙不對稱等。
2 倍電源頻率 扭轉脈沖少見,除非受激引起共振。
高倍頻齒輪缺陷、流體動力、機械松動、往復力1.N 倍頻(N 為有缺陷的齒輪的齒數)2.N 倍頻(N 為泵或風機葉片數) 可能出現2、3、4 倍頻,如松動嚴重可出現更高倍頻諧波。
高頻(非倍頻關系)潤滑不良的軸承
1. 氣穴、紊流引起隨機的高頻振動。
2. 徑軸承潤滑不當(由于摩擦引起的振動)
3. 摩擦軸承的振動可能(在幅值和頻率上)是不穩定的。
如需下載更詳細的使用說明書,請點擊下方的“附件”中的文章標題打開后并保存,可直接進行下載。
附件:TV110便攜式測振儀說?/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