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智能化水表的驅動力之一是解放人工抄表。站在水司的角度考慮,如果智能化表具無法滿足易安裝、易部署、易使用的特點,只是把人工抄表的人力、財力轉移到部署與運維上,未免有點得不償失。例如自組網方式,雖然通訊速度快,施工便利,但是它沒有統一標準,各企業各自為陣,運維難度大,耗電高,對安裝位置要求高。而且水司利益得不到保障,一旦組網企業內部出現問題或者倒閉,運維就無法進行,水司就要承受巨大的損失。
快用:通用性,可快速在全國推廣且持久使用
關于通用性,更簡單的理解是在一個地方試點成功后,如何在行業內、全國乃至大范圍低成本甚至*快速推廣。而快速推廣需要具備三點:無需重建網、無需專業維護以及未來可發展。
對于傳統遠傳水表,快速推廣確實難以做到。不管有線還是自組網,從安裝環境或使用環境到運營維護都極大限制了其大范圍的商用推廣。比如有線方式RS-485,通訊穩定不受外界干擾,但是需要布線,使用場景受到極大限制,這在本身線路已經錯綜復雜的老舊小區是不合適的,而在新小區安裝又會影響它整體美觀,日后維護以及升級也非常困難。而無線組網方案,雖然無需布線,但是需要自己建站,費時耗財,維護也得不到保證,更別說未來的規劃。同時它還需要集中器采購費和通訊費、網絡維護費、終端模塊費用等等,成本高昂。再說GPRS,功耗大,成本高、通訊模組無法實現實時抄送。例如2G覆蓋范圍不夠廣、在很多新小區中信號非常弱,而且目前2G網很可能會被退網,水務公司如果使用這種方案將可能隨時被停用。而對于通常覆蓋著3G/4G信號的新小區,水務公司是無法承受它們的高成本。不管是使用2G的方案還是3G/4G的方案,未來都將面臨著隨時退網的可能,水務公司將會面臨著巨大的風險。另外,LoRa使用非授權頻段也沒有明確的技術演進方向,方案的使用壽命同樣得不到保障。
用得起:成本投入要降低,收益要提高
水司是非盈利組織,對成本非常敏感。更換智能水表規模比較大,資產投入會很高。因此要想實現規模化,智能水表的價格必須要降下來。而如上面提及,不管是自組網還是GPRS,它們都需要高投入。
其次,水務企業對智慧水務有很迫切的需求,但是想實現水務公司的業務需求與信息技術的結合并不容易,當前的智慧水務供應商及其方案很難把水務公司的業務需求轉化為技術需求。這就意味著,能否通過智能水表的使用,為水務公司帶來諸如家庭漏損檢測、老人關愛等新增值模式。
既然智能化是必然趨勢,智能水表是必然選擇,這三大前提,該如何滿足?
這一切的改變,直到NB-IoT的出現!
NB-IoT給了我們希望
標準統一和便捷的NB-IoT物聯網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