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儀表網 行業應用】2013年,"霧霾"成為年度關鍵詞。這一年的1月,4次霧霾過程籠罩30個省(區、市),在北京,僅有5天不是霧霾天,霧霾是特定氣候條件與人類活動相互作用的結果。高密度人口的經濟及社會活動必然會排放大量細顆粒物(PM 2.5),一旦排放超過大氣循環能力和承載度,細顆粒物濃度將持續積聚,此時如果受靜穩天氣等影響,極易出現大范圍的霧霾。
據悉
激光雷達是探測霧霾的先進技術手段,近年來由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牽頭研制的我國新型“探霾”激光雷達項目,可實時監測從地面到10公里高空范圍內的霧霾分布并分析其成分,目前已在國內京津冀、長三角、川渝等多個區域組網觀測。但這種新型雷達采用的“后向散射”技術方案,在近地面探測方面存在“盲區”,對500米以下范圍的霧霾探測效果有待進一步改善。
作為探測霧霾的主要技術之一,激光雷達的核心技術之前一直沒有被我國掌握,直到今年5月才在雷達光源等多個研究方面取得突破,打破了發達國家的壟斷。側向散射激光雷達的研制成功更進一步表明我們在激光雷達技術上與先進水平的差距已經越來越小。
近日,我國的霧霾監測技術又有了新進展,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研制出新型激光雷達,彌補了以往激光雷達探霾技術存在于地面至500米高空范圍的盲區。激光雷達技術早在上世紀60年代就已經被應用于海水深度測量中,之后應用領域不斷獲得擴展,但作為霧霾探測方法還是一個加入戰場沒幾年的“新兵”。經外場試驗表明此項技術可行,并具備核心器件國產化、小型化、成本低等優點。
近年來,大家都已經認識到,空氣污染給人們帶來的危害,各個國家都在從許多方面保護環境,打造“藍天計劃”,給人民看得見的藍天白云。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王珍珠說:“近地面空間與人類的生產生活聯系緊密,新技術使得我們無論是白天還是夜晚,都可以對霧霾進行高精度的探測和研究,為進一步治理提供依據。”
資料來源:中國科學報、百科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