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表網 儀表標準】9月20日,全國無線電計量技術委員會發布了《無線信道仿真儀校準規范》征求意見稿,為了使國家計量技術規范能廣泛適用和更具可操作性,特向全國有關單位征求意見和建議。意見反饋郵箱:mtc5@nim.ac.cn
無線信道仿真儀是由射頻前端模塊、中頻信號處理模塊和內部本振模塊等構成的測試儀器,它能夠對瑞利衰落、賴斯衰落和頻移等重要的無線信道特征進行模擬,具備適用于具備航空、航天、通信等無線通信系統的寬帶信道模擬能力,主要用于無線通信設備和產品的研發、制造和評估等環節。
本規范依據JJF 1071-2010 《國家計量校準規范編寫規則》,相關術語及測量不確定度評定遵循JJF 1001-2011《通用計量術語及定義》和JJF 1059.1-2016《測量不確定度評定與表示》兩個文件編寫。
本規范是對JJF1286-2012《無線信道仿真儀校準規范》的修訂版本,修訂內容如下:原規程名稱為《無線信道仿真儀校準規范》,現修改為《無線信道仿真儀校準規范》;修訂路徑損耗的校準方法,將“路徑損耗”的校準改為“路徑損耗動態范圍”的校準;修訂路徑時延的校準方法,時延范圍由0ms~3ms擴至0ms~1.3s,大允許誤差提高到±1ns;將“本振輸出頻率準確度”的校準改為“石英晶體振蕩器頻率準確度”的校準;將“輸出功率線性度”的校準改為“輸入功率范圍”的校準;新增校準3項計量特性“輸出電平”、“多普勒大頻移”和“頻率范圍”,刪除1項功能檢查項“頻移模擬”;刪除“射頻頻率響應平坦度”、“模擬基帶頻率響應平坦度”、“模擬基帶I/Q幅度平衡”和“模擬基帶I/Q相位平衡性”4項計量特性。
依據JJF 1071-2010 《國家計量校準規范編寫規則》,本規范在組織架構上包括引言、范圍、術語和計量單位、概述、計量特性、校準條件、校準項目和校準方法、校準結果、復校時間間隔和附錄等內容。
本規范適用于新制造、使用中和修理后的無線信道仿真儀的校準。(更多詳情請見附件。)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與本站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