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有著豐富水資源, 但是由于人口基數大,導致人均水資源遠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在我國的陸地上雖然河流溪川遍布,但據統計現有水可利用的資源中,占主導地位的是仍是地下水資源。 由于受工業發展的影響以及部分不法企業非法地下排污, 地下水資源污染也日趨嚴重, 出現諸多如鹽化,海水侵蝕,地下水沉降等問題, 因此如何準確的監測地下水水質污染程度成為了當務之急。
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保護地下水環境,防止地下水污染,保障人體健康, 于2020年12月1日發布了替代HJ164-2004的HJ 164-2020《地下水環境監測技術規范》。在該標準中規定了一些需要現場監測的水質項目,包括水位、水溫、PH值、電導率、渾濁度、氧化還原電位、色、嗅和味、肉眼可見物等指標,其中氧化還原電位為新增加項目指標,該標準同樣還要求現場所有的監測儀器使用前應進行校準。
以往監測人員在進行地下水現場監測時通常會攜帶水溫計、氣溫計、PH計、電導率儀、濁度計和氧化還原電位儀等眾多種儀器達到現場,現場監測時可能會由于測量操作的儀器多將時間線拉長從而導致測量結果發生變化,亦或是由于單人操作復雜、手忙腳亂造成測量結果錯誤,再或者是由于某一儀器故障或失效使某項目指標監測失敗而導致結果不完整等,而這些問題最終會導致此次地下水現場監測失敗。
我公司設計研發人員結合現場監測人員的反饋, 以及結合HJ 164-2020《地下水環境監測技術規范》的關于現場監測的相關內容,著重參照“6.4地下水現場監測”里關于現場監測項目以及監測儀器的要求、“6.5采樣記錄要求”以及附錄E.1的采樣記錄格式要求,將現場測量項目以及描述項目集成于一體,研發出D800型地下水現場監測儀。 用戶在做地下水現場監測時只需攜帶該儀器以及簡單的水位測量器具即可完成地下水現場監測工作。
D800型地下水現場監測儀可將待測的水位、水溫、PH值、電導率、渾濁度、氧化還原電位、色、嗅和味、 肉眼可見物等測量或描述性指標集合到一臺儀器上。用戶在取完地下水樣品后按照操作引導逐步完成各指標的測定或選擇即可完成水樣的現場監測,同時自動生成 HJ 164-2020《地下水環境監測技術規范》中“表E.1 地下水采樣記錄”格式的記錄報告,可現場打印和查詢, 并可將現場檢測的結果傳輸到手機,實現遠程了數據的共享, 簡化了以往地下水現場采樣監測需攜帶多種儀器、需多人配合的操作過程,使地下水現場監測流程化、簡便化、精準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