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蒸汽管道用聚氨酯保冷墊塊箱體脫模后,泡沫與冰箱外殼或內膽分離的現象稱為脫殼,也稱其為“分層”、“離泡”等。
原因分析:
1、室溫或模溫較低
聚氨酯硬泡與其他材料(如極性有機材料和無機材料)的粘結力很強。但發泡料中通常加入水(無氟發泡料中中水量更大)作化學發泡劑。水與發泡料中的主要成分—異氰酸酯發生化學反應,在逸出二氧化碳氣體的同時,生成脆性較大的取脲,取脲容易在溫度較低的泡沫表面或泡沫與鋼板的結合面上富集。脆性物質使粘結力大打折扣,甚下降到零。但當模溫或室溫較高時,脆性的取脲進一步與過量的異氰酸酯反應,生成無脆性的縮二脲,泡沫的粘結力得到恢復,因此發泡間室溫應保證在15℃以上,模溫控制在40℃左右。
檢驗方法:解剖箱體后,仔細觀察脫殼處的鋼板或ABS板表面,如果表面附著一層薄薄的殘余泡沫,則可斷定脫殼是溫度低造成的。
2、面材被污染
當內膽(ABS板/鋁板)或外殼(鋼板)的表面被污染,如表面附著一層灰塵或油污,泡沫不能直接粘結面材,當然會發生“脫殼”現象?;覊m污染很直觀,油污通常是微米級的一層,肉眼不易發現,但它實實在在地起到了脫模劑的作用。
檢驗方法:解剖箱體,仔細觀察脫殼處內膽或外皮,若表面非常光滑,則基本可斷定為油污作怪。如果經肥皂水清洗干凈后,粘結力得到明顯改善,則進一步斷定罪魁禍非油污莫屬。
3、泡沫填充不足時,也易發生脫殼,這主要是因為密度低,冷凍后收縮造成的。工業蒸汽管道用聚氨酯保冷墊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