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南市一體化生活污水處理設備
感謝您對魯盛環保的信任,購買我們的產品!
公司所成產的污水處理設備一直深受各界客戶好評,產品內外結構表里如一,所用的材料都是*工藝制造。
我們的產品一直秉承客戶是zui重要的原則,您的滿意是我們的動力,我們機器可以根據您的要求生產,*可以放心使用!
( 1) 熱穩定性鹽和有機雜質的存在使甲醇污水體系的溫度-組成相圖在溶液依數性的作用下明顯上移,導致其交互作用參數較甲醇-水體系出現較大偏差,繼而造成后續模擬計算結果的準確度下降。
( 2) 利用 Aspen Properties 7. 2 對甲醇污水體系的汽液相平衡數據進行 NRTL-RK 模型的交互作用參數回歸關聯,所得結果可順利通過熱力學一致性驗證,其回歸參量標準偏差和回歸結果標準偏差僅為 0. 204 7,0. 985 0,*滿足后續模擬計算的準確度要求。
( 3) 在確保塔頂甲醇產品和塔底外排廢水達標的前提下,采用 Aspen Plus 7. 2 探討了進料中甲醇質量分數、理論塔板數、進料板位置、系統真空度與壓縮機功耗之間的相互關系,并對它們進行工藝優化。研究結果表明,在甲醇污水減壓熱泵精餾回收過程中,T-101 的進料中甲醇質量分數應盡量控制不低于 11% ,*理論塔板數為 14,*進料板位置為第 7 塊塔板,而系統真空度則維持在 65 kPa為宜。
( 4) 對甲醇污水減壓熱泵精餾回收工藝的*操作條件進行了可靠性驗證,當 T-101 進料中的甲醇質量分數為 14. 736 5% 時,經減壓熱泵精餾處理后塔頂甲醇的平均質量分數為 95. 047 6% ,塔底甲醇的平均質量分數為 0. 028 5% ,*規定要求。
生物接觸氧化法(Bio-contact oxidation)通過在系統中加入載體(即填料)使微生物附著于載體表面生長,形成質密的生物膜,在污水流經膜面時污染物得以被微生物吸收而達到凈化污水的目的。該技術的專li權,在國外已有百余年的發展歷史,技術已趨于成熟[1]。作為一種高效的水處理工藝,它兼具生物膜法和傳統活性污泥的工藝特點,具有耐沖擊能力強、污泥含量高、剩余污泥少、占地小、運行管理方便等工藝優點,被廣泛應用于各類工業廠區及醫療ji構的污水處理。
目前,采用接觸氧化法的多數為一段或二段式工藝,三段及以上的雖也有一些應用但未成規模。關于多段式接觸氧化法污染物去除規律及各段微生物群落結構的分布研究甚少[4-5]。相比于一、二段工藝,多段式接觸氧化工藝針對原水水質突變有更好的適應性,耐沖擊能力更為突出,隨著污染物逐段去除,不同負荷條件下各段能聚集與之相適應的微生物種群,生物多樣性增加,處理效率更高。此外,多段式接觸氧化法將等量填料均勻分布于各段,顯著降低單段填料載體支架負重,避免氧化池排空檢修時因負重過高導致支架垮塌,同時也增加了填料利用效率。
本研究采用改性尼龍 6 材質的軟性纖維填料作為生物載體,將氧化單元分為 12 段推流式連續進水,單獨曝氣,構建了多段式生物接觸氧化系統。將重點考察不同水力停留時間(HRT)下污染物在各段單元格的去除情況,并通過對填料表面附著污泥的鏡檢,考察微生物在各段的種群分布規律,以期為后來多段式接觸氧化法的研究與應用提供數據支持和技術參考。
隴南市一體化生活污水處理設備MBBR填料的判別指標1)生物膜的附著性
生物膜的附著能力-評價填料優劣的zui重要指標生物附著量=受保護的表面積(與填料的設計運行狀態構有關)× 單位表面積的生物附著量(與填料的性能有關)
2)填料性能
填料性能-評價填料生物附著量的zui重要指標
(1)填料表面性能
1、表面構造:一般認為表面粗糙度大,掛膜速度快。
2、表面電位:一般微生物帶負電荷,填料表面為正電荷適宜微生物生長。
3、親水性:微生物為親水性粒子,填料親水性好適合微生物生長掛膜狀態。
(2)水力學性能
1、孔隙率:填料占用的體積,孔隙率高好。
2、形狀尺寸:影響水流、氣流的流態。
(3)流化性能:與填料的密度有關。填料的密度應為0.97-1.03,較小的曝氣或攪拌即可實現流化。
3)掛膜成熟判別
肉眼判斷:
生物膜均勻分布于載體表面,越靠近載體表面越致密,反之越松散,同時載體顏色變深,標志著載體掛膜進入了成熟期。
鏡檢判斷:
生物膜結構致密,微生物種類多樣化,固著型纖毛蟲、鐘蟲、累枝蟲等數量居多,有少量輪蟲、游泳型纖毛蟲出現標志著生物膜的成熟。
4、MBBR的快速啟動
1)填料投放階段
1.填料投加時,觀察是否出現堆積現象,一旦出現堆積停止投放。等第二天繼續觀察再投加。
2.投放填料時,采用間歇式曝氣,夜間可持續曝氣,但是需要減少曝氣量。
3.運行24小時后,連續進水2-3小時,再繼續上述曝氣,運行48小時后,觀察填料上的掛膜情況,并加大進水量延長進水時間,檢查池內溶解氧狀況,保持在1.5-2.0mg/L左右。運行72小時后,連續進水并逐步加到設計要求,根據常規檢查進水出水的水質值班,預計7天左右可到設計水質要求。
2)生物膜的培養階段
所謂生物膜的培養就是通過一定的手段,使處理系統中產生并積累一定量的微生物、使填料上的生物膜達到一定厚度,其培養方式主要有靜態培養和動態培養。
1.靜態培養
所謂的靜態培養是:為了防止新生微生物隨水流走,盡可能的提供微生物與填料層的接觸時間,為加快生物膜的形成,開始階段為了避免由于廢水營養單一,故每天一次以C:N:P=100:5:1比例投加尿素、二胺、白糖等營養底物。首先將接種污泥(10%生化有效體積)和廢水泵打入生化池內,然后開始曝氣培養。生化池內填料的堆放體積按反應池有效容積35%~40%。靜置4-5h不曝氣,使固著態微生物接種到填料上,然后曝氣1h,再靜置2h,曝氣1h,重復操作,4-5天后,填料表面已全部掛上生物膜,第6天開始連續小水量進水。
2.動態培養
經過6天的悶曝培養,填料表面已經生長了薄薄一層黃褐色生物膜,故改為連續進水,進行動態培養,調整進水量,控制溶解氧在2~4mg/L之間(用溶氧儀測定溶解氧)。約15天之后,填料上有一些變形蟲、漫游蟲(用生物顯微鏡觀察),手摸填料有粘性、滑膩感,在20天以后出現鞭毛蟲、鐘蟲、草履蟲游離菌等原生動物。在經過20天的培養出現輪蟲、線蟲等后生動物,標志生物膜已經長成。可以開始連續工業運行。
3)生物膜的馴化階段
馴化的目的是選擇適應實際水質情況的微生物,淘汰無用的微生物,對于有脫氮除磷功能的處理工藝,通過馴化使硝化菌、反硝化菌、聚磷菌成為優勢菌群。具體做法是首先保持工藝的正常運轉,然后,嚴格控制工藝控制參數,DO平均應控制在2~3mg/l之間,好氧池曝氣時間不小于5小時,在此過程中,每天做好各項水質指標和控制參數的測定,當生物膜的平均厚度在0.2-0.5mm左右生物膜培養即告成功,直到出水BOD5、SS、CODCr等各項指標達到設計要求。在 T-101 的理論塔板數為 13 塊、系統真空度為 70 kPa 及進料板位置為第 6 塊塔板的條件下,當進料中甲醇質量分數分別為 5% ,7% ,9% ,11% ,13%和 15% 時,進料中甲醇質量分數對壓縮機功耗的作用規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