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市一體化生活污水處理設備
地埋式污水處理整體質保,一臺起批,指導施工指導安裝調試,出廠前檢測,期待您的選擇,24小時恭候您的來電,產品整體質保,為客戶提供設備方案和施工方案
魯盛環保專業水處理設備,提供專業的設計,制造,安裝和調試,售后服務,免費上門安裝及操作培訓,設備終身維護,合作企業眾多,可上門面談。
嚴格監督分流排放
除了進行管網鋪設之外,做好污水排放管理工作是很有必要的。通過分流制度來進行二者的排放管理,確保兩者的排放都是達標的,這能減少二者對于環境的污染,也能充分利用水資源。一些污染少,水質干凈的雨水就可以直接進行二次利用,這種再利用是城市化目標建設的要求。而能夠嚴格監督分流排放,確保排放的水是干凈的,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首要任務就是建立相應的監督管理機制,通過有法律效應的機制來加強用戶的排水規范意識,這里主要指的是一些工廠,當然生活污水也應當納入管理范疇。
加強工程的維護管理
在進行市政管網雨污水管道分流治理時,除了進行管網的鋪設和監督排水外,管網鋪設后的驗收工作也是至關重要的。在進行驗收時,不能單單只是以當季的情況來驗收zui后的工程成果,還需要注意其他季節的排水情況,進行排水模擬,如旱季時,不能只考慮到旱季的排水需求,對于雨季的排水需求也要考慮到位,要確保污水管道和雨水管道都能滿足不同季節、不同排水的需求。
同時,為了保證管網正常運行,所有的管道都要登記造冊,通過相應的檔案進行管理。在排水出現問題時,就能直接鎖定目標管道。而且日常的維護管理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如確保管道是對應相應的水質進行排放的,確保隨意排放的亂象不會出現,否則就失去了雨污水管道分流治理的意義。在這個過程中,加入政府力量,通過政府手段來進行監督是很有必要的,政府可以通過實行許可排水制度來確保排放的水質是達標的。
市政管網雨污水管道分流治理是解決現有排水問題的有效措施,通過雨污水管道分流治理,能夠改善環境,帶來長期的經濟以及環境效益。所以說,進行分流治理刻不容緩,各個城市都應該重視起來,通過了解現有的排水系統,分析現有的市政管網,進行雨污水管道分流治理,這是一項有利民生的舉措。
天然氣在開采過程中極易與游離水形成天然氣水合物,造成設備管線的結冰凍堵和腐蝕損壞。甲醇作為一種常用的水合物抑制劑,通過改變水溶液的化學勢,使其相平衡條件趨于低溫、高壓,從而有效抑制天然氣水合物的生成。但是,由于甲醇具有較強的毒性,能夠通過呼吸道、腸胃及皮膚滲入體內導致中毒,故必須對天然氣氣井產出的甲醇污水進行再生回收和循環利用,以達到減少環境污染危害和消除健康安全風險的目的。國內外目前針對甲醇污水的處理方法較多,大體上可分為單塔精餾法、雙塔精餾法、三塔精餾法以及四塔精餾法等。精餾法的本質是利用甲醇和水的揮發度差異,通過不斷汽化、不斷冷凝來實現目標產物的分離,而對于甲醇污水這一高礦化度、高濁度、高含鐵量、高腐蝕性和低 pH 值的復雜體系來說,精餾塔在此過程中由于塔內溫度過高勢必會出現結垢、堵塞、腐蝕等現象,嚴重干擾氣液兩相傳遞,造成塔板效率急劇降低,同時,甲醇污水中的甲醇濃度季節性變化很大,頻繁參數調節影響了裝置操作的平穩度,產品質量難以保證,甲醇返罐量增加并導致能耗提高。甲醇污水減壓熱泵精餾回收工藝是目前較為理想的一種綜合性解決方案,這是因為一方面減壓精餾可以顯著降低塔底溫度并提高組分間的相對揮發度,另一方面熱泵精餾能夠有效回收塔頂蒸汽的冷凝熱并應用于自身,提高了過程的熱力學效率且減少了能量消耗。
定西市一體化生活污水處理設備技術路線與設計方案1 改造難點
升級改造面臨的主要問題有以下三點。
(1)提標+提量。增加1萬m3/d工業污水,部分指標從二級直接提升至一級A,升級改造難度大。
(2)原工藝抗沖擊能力弱。進水以工業廢水為主,水質波動較大,進水CODCr濃度zui高為550 mg/L,TN濃度為53.7 mg/L,進水水質沖擊負荷增大時,出水COD、TN濃度迅速升高,不能穩定達標,抗沖擊性能較差。
(3)無擴建用地。廠內用地已飽和,無生化池擴建用地,需充分挖掘現有生化池處理能力。
2 工藝方案確定原則
針對現狀工藝處理效果,工藝方案確定時遵循以下原則。
(1)根據進水水質特點,針對現狀工程處理能力的不足,以及出水水質要求的提高,結合工程的實際需要,采用抗沖擊負荷能力強,且具有強化脫氮除磷效果的生化處理工藝,提高水質達標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2)結合廠區用地特點,深度處理采用技術*、效果可靠、占地較省的處理工藝,保證出水經深度處理后達標排放。
(3)全廠污水、污泥處理工藝力求技術成熟*、穩定可靠、操作、管理方便、節省投資、運營成本低。
3 工藝方案確認
污水廠實際進水水質濃度偏低,但是水質波動較大,活性污泥處理工藝抗沖擊性能弱。由于排放標準的提高,現狀處理工藝已不能穩定達標,而單純依靠增加深度處理工藝去除現狀二級出水污染物的成本較高。因此,將現狀二級處理中AAO工藝嵌入MBBR調整為AAO-MBBR工藝。向生化池投加懸浮載體,載體上豐富的生物菌群類型增加了對難降解有機物的處理性能;生物膜的污泥齡長,適宜硝化菌的生長,硝化菌含量高,NH3-N去除*。污水廠工業廢水占比高,且以紡織印染廢水為主,處理難度大,二級處理出水除NH3-N和TN外,仍難穩定達到一級A標準,出水中的COD、TP需進一步進行深度處理。考慮到廠里用地緊張、水質復雜,以及脫氮除磷方面的綜合考慮,選擇磁混凝作為深度處理工藝。磁混凝適用于進水水質復雜、脫氮除磷要求高、用地緊張的污水廠項目,通過向反應器內投加磁粉強化混凝及絮凝效果,可以進一步降低出水不溶性COD及TP水平。經過論證后,確定本次提標工程的技術路線為“AAO-MBBR+磁混凝+紫外線/次氯酸鈉消毒”。
(1)生化池改造方案
生化段原有厭氧區和缺氧區保持不變,好氧區呈S型分布的3個廊道中,在前兩個廊道投加懸浮載體,填充率為11%;為防止懸浮載體在好氧池末端堆積,在每個廊道末尾設置攔截篩網,對懸浮載體進行持留;懸浮載體型號為SPR-Ⅱ型,直徑為(25±0.5) mm,高為(10±1) mm,掛膜后比重與水接近,有效比表面積大于620 m2/m3,符合《水處理用高密度聚乙烯懸浮載體》(CJ/T 461—2014)行業標準;好氧MBBR區域采用微動力混合池型,通過在生化池底部合理布置曝氣管、設置進水渠降低斷面流速的手段,在無需推流器的情況下,實現懸浮載體在好氧區內的均勻流化。該池型具有水力條件好、無水力死角等優勢。采用微動力混合池型可節省6臺推流器,以及每年30萬元的電費,大大降低了投資和運行費用。采取逐池改造的方式,不影響污水廠的正常運行,實現了原池改造。
(2)增設磁混凝澄清池,進一步去除污水中的不溶性COD、TP
磁混凝澄清池尺寸為32.9 m×12.3 m,占地約為400 m2,共分為2座,總停留時間約40 min。二沉池出水經提升后進入磁混凝澄清池,依次投加混凝劑PAC、磁粉和助凝劑PAM,PAC投加量為55 mg/L,PAM投加量為1.33 mg/L,磁粉投加量為2.5 mg/L。反應生成比重較大的含磁粉絮體顆粒,然后進入磁分離池,通過磁輥進行泥水分離,經磁輥吸附的含磁污泥經高剪切機,實現磁粉和污泥的分離,并進入磁鼓進行磁粉回收,回收的磁粉再回流至絮凝池前繼續參與反應,剩余污泥則進入后續污泥處理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