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油品質速測儀(德國)
摘要:食用植物油經高溫加熱和反復使用后可發生一系列化學反應。在營養價值下降的同時還會產生某些毒性物質,如丙稀酰胺、多環芳烴、醛基和羰基物質等,這些物質的增加,可使油的物理極性增加,由此又將這些物質稱為極性物質。油的不飽和度越高、油溫越高、反復煎炸的次數越多、極性物質產生和增加的也就越多。當測量某一油品的極性物質較高時,即可判斷其為劣質油品,可根據進一步調查確定其劣質的原因,如是否反復煎炸過,是否屬于回收提煉仍未能將極性組份清除干凈的地溝油等。 |
一、主要技術指標:食用油品質速測儀(德國)
參數 | 總極性物質(%TPM);溫度(°C/°F) |
電容性傳感器 | 電容性傳感器; PTC (°C/°F) |
量程 | 0,5 ~40 %TPM; +40 ~ +200 °C |
精度 | ±2,0 %TPM (+40 ~ +190 °C);±1,5 °C |
分辨率 | 0,5 %TPM;0,5 °C/°F |
顯示屏 | LCD, 2行顯示 |
報警功能(可關閉) | 3色LED(綠,黃,紅);可自由設置2個極限值 |
其他顯示功能 | 超過溫度大值;超過溫度小值 |
測量時煎炸油油溫 | +40 ~+200 °C |
儲存溫度 | -20 ~ +70 °C |
操作溫度 | -0 ~+50 °C |
電池類型 | 2 節微型電池(AAA) |
電池壽命 | 連續測量約25小時;約500次測量 |
外殼材質 | ABS |
尺寸 | 354 x 50 x 30 mm (帶保護軟套) |
響應時間 | <30秒 |
防護等級 | IP65 帶保護軟套 |
重量 | 約 160g (包括保護軟套和電池) |
二、方法特點
以往檢測食用油極性組份的方法為傳統的有機溶劑稀釋提取-柱層析-稱量法(詳見GB/T5009.202-2003),檢測時間大約需要5小時。采用極性組份測定儀,方法簡單、易于操作、準確性好、重現性高,除去油溫加熱時間,測定僅需約10秒鐘,大大簡化了傳統方法,縮短了檢測時間,是理想的現場快速檢測方法。